编者语

3月7日,澳门城市大学金融学院金融讲座系列[18]在凼仔校区何贤会议中心举行。讲座邀请了中国农业银行澳门分行蔡莹莹副行长为主讲嘉宾,分享主题为“公益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本次讲座为学子们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启发,一众澳城大师生纷纷表示深有感触,意识到自己作为年轻一代的责任,希望未来能够以金融作为桥梁服务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农业银行澳门分行蔡莹莹副行长毕业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进入中国农业银行工作30年,先后在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澳门分行从事公司信贷、私人理财、人力资源、公益金融、跨境金融等多岗位工作,曾任深圳分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中心区支行行长、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高级专家等职务,拥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同时,蔡莹莹副行长也是深圳市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社会责任专家志愿者。

公益金融(Social Finance),又称社会金融,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的新型投资及财富管理方式。公益金融注重在产生经济回报的同时为社会带来福祉,是一种同时衡量财务回报和社会公益回报的金融手段。公益金融的类别包括影响力投资、社会影响力投资、社会责任投资、普惠金融及绿色金融。

蔡副行长认为发展公益金融是大势所趋,这出于多重原因。首先,公益金融的发展能够服务国家战略,顺应政策导向。在中国,共同富裕是党中央重要的发展目标,而建构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公益金融的推动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其次,企业永续发展的需求迫切,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现代社会,企业不仅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需要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公益金融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并实现转型升级,达到高质量发展。在共同富裕与社会永续发展的脉络下,企业从利润至上的商业模式向“义利并举,效率与公平兼具,服务社会”的模式转变。此外,金融机构争相布局公益金融领域,以公益金融为契机,打造差异化优势。各大行随着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经济的变化,对陆续出台政策的预期利好,各行均在积极部署公益金融,开展不同程度的研究、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及平台创新工作。

在中国,公益金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其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工具使用的问题,更是基础生态的搭建问题。公益金融的发展需要社会理念的推广、具有较高素养和一定资金量的社会投资人,以及公信力的社会评价机制和评估机构。只有逐步建立起一个多元共治的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公益金融的持续发展。

公益金融的本质是将金融产业引向善,这需要公益行业的深度研究和推动。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需要从社会化职能角度思考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建构起独特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产品,以回应社会问题。然而,公益金融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依然稀缺,人才培养需要走在公益发展的前面。幸运的是,互联网的普及为公益金融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公益金融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参与机会,帮助公益金融走向更多的人群。

综上所述,无论从服务国家策略、回应顾客诉求、同业竞争等角度,推动金融向善是大势所趋。金融机构作为连接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纽带,透过建立完整的资金链、信息链和服务链,为捐赠者、慈善企业和公益组织赋能,支持慈善资源精准、畅通、安全地流向弱势族群。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创新格局下,金融机构作为财富分配的关键枢纽,对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来源:澳城大金融

新时代高质量社会责任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