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解放军的杰出将领,以卓越的军事谋略和出色的战绩而著称。在五十年代,他曾担任全军总参谋长,享有崇高威望。尽管自1958年以来,粟裕因故长期蛰伏,很少直接参与一线军事指挥,但在1979年中央决定发动对越反击战之前,他仍然备受尊重,中央多次向他征询意见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年轻时果断坚定的粟裕却表示反对这场战争。这是否意味着将军因多年未亲自指挥战斗而失去锐气呢?粟裕认为,对外战争关系到国家命运,如果打,必须确保胜利。尽管越南在统一后军力和区域野心大大增强,自称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但在硬实力方面,解放军仍然占据优势。然而,粟裕真正担心的不是眼前的越南敌人。

南线出击,然而粟裕的忧虑却集中在北方。由于中苏交恶多年,我国在六七十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防御工事修建和民兵组织发展,以抵御苏联可能的入侵行动。粟裕清楚79年反击战的目的是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推动改革开放。对于国家政策,尽管粟裕曾反对出兵,但一旦中央做出决心,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在整个反击战过程中,粟裕和徐向前两位“战神”级军事家一直在北京总部制定战略,为前线提出战术分析和有效建议,成功地指导了这场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很多干部担心苏联会出兵,提出尽快从越南撤军,但粟裕却坚定地表示:“万万不可。至少要打下谅山,不然绝对不能收兵!” 在粟裕等人的坚持下,我军成功攻克了谅山,战局变得明朗。1979年3月16日,参战部队全数撤离,整个进程耗时不到一个月,并实现了战略目标。粟裕的坚持是有道理的:谅山是越军最重要的防线,只有我军攻克这里,越南的首都河内就无法守住,这意味着胜负已分、高下立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认为,只有打下谅山,才能在实质上和心理上打服越南当局,否则“惩戒性战争”就成了空谈,无法真正赢得稳定的外部环境。尽管粟裕是最早提出苏联可能武装干预的我军高级将领,但一旦战争决策下达,他就坚定果断,不犹豫瞻前顾后。经过多年的历练,解放战争中那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并没有改变,他的谋略和决策依然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