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台始终是我心目中最美的终南山峰:神秀终南。所以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

“五台留村,与爷平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说的是南五台山下的留村,与南五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南五台山顶有五个大台:观音、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台,岱顶观音台,就是留村的汤房:汤房就是给朝圣的人沿路提供汤饭、住宿的地方。

同时,留村位于南五台台口处,是朝山进香的人们必经之处,南五台“三十六丁字路,七十二座汤房”,留村就是起始。

留村自豪的说自己是“留侯”张良的后人,村中有留侯广惠庙,俗称大庙,每年正月二十八张良生日,必唱大戏,盛况空前。

其实这个和史实有误:关中叫留村的很多,都是十分古老的村落,大都是西晋十六国时社会动乱,留下来未迁走的汉人村落被称为留村。这个是有记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所谓广惠公是唐司风雨终南山祠之尊,皇帝册封等级很高的一处“雩祭”的神坛。公侯伯子男,太白山在唐代也不过封为“公”,南五台和太白山平起平坐。

但是这些并不影响留村人的自豪,虽然村里的终南山祠、古城堡、灵应院、无量庙、药王楼、湘子楼,现在都没有了。

但是,过环山路的时候,还有一个高大的门楼“五台古镇”,村里面还有著名的关中民俗博物院。

今天从这里过,还有时间,就进去转转。

这个“五台古镇”的门楼真是大,是条步行街,不过有人为了方便,中间墩子去掉了,汽车倒是可以进入。

要是没事走两步其实也可以,因为南头的路还是不通,要折返或者从中间小路才能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进去时,我还以为这里商业繁华买卖红火,进去后才发现这里其实很安静,晒太阳的老人和游戏的孩子在街道上都很快乐,真是岁月静好。

像很多的仿古小镇一样,中间是小溪流水,花坛景观,间或有一些雕塑小景。

溪水清澈,这倒不是很难,这条街南北走向,南边的山岭往北流的溪水是按地势的,倒也不费劲儿。

雕塑都是关中风情新农村建设,特色不是很多,算是点缀吧。

相对应的却没有很多商铺,灰砖青瓦的民居往加入一些明清建筑的元素,虽然都是旧瓶子加新盖子,但也颇有几分古韵。

这条街叫做西弥街,估计是当地政府为配套南五台旅游产业,发展乡村经济而打造的古镇式商贸街。但是没有“烘”起来,反而留下一片清静。

最有意思的从北往南走,一直都能看到南五台的几个山峰,最显眼的就是观音台,一峰高耸,煞是分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在清静的石板街上,走几步看看青霭中的南五台,这种感觉真是好。

出了西弥街是一个十字路口,南面面对着就是上南五台的路,东西两条街道倒热闹非凡,这里才是传统的商业老街,有集市传统,商家林立市声嘈杂,也是留村从前人气旺盛、商贸红火的明证。

当然卖吃喝店铺多,游人也多,东西街道熙熙攘攘,倒是这条西弥街更显得清静了。

有时候想:留村的那些老建筑,要是在上个世纪的那个年代没有毁掉,能保留下来,现在的留村会是什么样子呢?

有些事是不能多想的。

除了街道,村外荠麦青青,有勤劳的人农人在地里劳作,映着南山悠悠,“五台留村,与爷平分”,这神仙的光,留村人还是能沾上一些的。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