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背后有贵人,而且位置很高。

在社会上立足攀升,才华是一部分因素,没有人赏识也是不行的。

有人说,郑强敢说敢言,特立独行,职场上不欢迎这样的人。

这就太狭隘了,职场官场上有老油条,也有锐意进取的人,如果都是黑压压一片,那怎么可能。

郑强的演讲,他的言论,自然会引起一些高层的注意,郑强在浙大也在走仕途路线,从教务长到求是学院院长再到副书记,到了一定级别,就可以外放。

郑强的贵人,可以说地位非常高,已经到了天花板级别,北斗七星的层次。

郑强确实有机会干到副部级,到一个985高校当校长,就像很多网友期待的,工作到65岁。

但是种种原因,主要是郑强自己还不能很适应官场,最终没能如愿以偿。

当然,做很大的官,也未必是郑强的幸福。

郑强的仕途转折点,在贵州大学。

郑强做学术很成功,到贵州大学做校长的时候52岁,有一点偏大,时间有一点紧张,不过也还好,贵州大学怎么说也是地方211,很多人当上211一把手的年纪和郑强差不多。

当然也有一些人非常年轻,在40多岁甚至30多岁就成为主理人,比如山大展涛,37岁就成为一把手,但那是非常个别的特例。

从个人特点上说,郑强敢于直陈时弊,大胆放话,是一位锐意改革的闯将。

这样的人,精神头很好,利于打开局面,劣势是缺乏经验,缺乏政治手腕,可能会因为动作过猛陷入困局。

人无完人,人都有优点好处,也都有缺点劣势,不让他历练,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

郑强引起了贵人的注意,郑强对这位贵人其实很尊重,他总是在说我去贵州大学,是贵州省里请我过去的。

这句话其实是有很大分量的,大家查一下当时的主持人是谁,就明白了。

贵人提拔郑强,应该就是为了给当地教育找一条出路,改善高等教育的局面,或许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这位贵人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里。

也有可能,下一步就要担当一个闲职,然后退休。

贵人任职省份都很偏僻,没在发达地区任职过,谁也想不到,他后来一飞冲天。

这其实是郑强的机遇。倘若人走政息,贵人从此任闲差,那么他得到的支持有限。

假若贵人一飞冲天,那么他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支持。

郑强敢于大刀阔斧,和贵人的支持分不开

郑强在接受胡玲的采访中说,自己争取和上面拨款大约有10个亿、省里配套了大约45亿,足足有55亿,如果没有人背书,能搞来这么多投资?

当校长最大的本事,其实是搞钱。

看着很俗,但是很多事情,离不开银子。

没有钱,建设没有,体育馆图书馆设施没有,改善生活没有,助学金奖学金没有。

自然发展也没有。

有了钱,就有了底气,就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

但是改革,自然也会得罪人。

郑强很快就领略到了改革家的难处,也就是著名的光头强砍树事件。

有教职员工、个别老同志和以往校友认为郑强把古树砍掉,是丢了贵州大学的脸面,是滥砍滥伐。

里面也不乏有些人兴风作浪,故意给郑强难堪。

甚至给郑强起了个外号,叫做光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强对此的解释是——不是砍树,而是移植,也没有什么名树,都是老旧的泡桐树,只是有些老同志看着不满,因为他们习惯了,所以鼓动一些人,拉了横幅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事后看,郑强还真有些冤枉。

他不是在整个校区内砍伐,而是修整一条道路,这件事也并非他独断专行,而是在集体会议上通过的。否则也无法获得省里的六百多万的支持。

当时还有一个事情,就是贵州大学搞校庆,需要尽快清理树木,也不是所有的树都砍掉,名贵树种上了年纪的古树肯定是有备案的,郑强真敢蛮干,园林局也不答应。

郑强不觉得走程序的事情有什么问题,他没想到这件事反应这么强烈。

在贴出告示和施工示意图,详细解释之后,这件事情也就平息了。

但是对于围观群众而言,对郑强还是有了不好的观感。

砍树的事情,往往越描越黑。

这件事没有挡住郑强前进的步伐,他宣布实行全新的“1+3”教学模式,大一新生就读阳明学院,接受通识教育,大二细分专业,学习专业知识。

他改革师资队伍,为此也得罪不少人。甚至放出话说:不管有什么歪风邪气,都给你管了。

郑强缺乏一把手的经验,或者说,时不我与,得罪人也要这样干。

并不是郑强的能力不行,锐意改革,其实就是个得罪人的差使,历史上早有明示。

能维持住局面,维持住关系,还能把改革进行下去,那都是人才。

敢出头改变固有的局面,已经是非常勇敢,非常了不起。

对郑强来说,到了第三年,局面有些糟糕。

就连凤凰卫视的主持人胡玲,在采访郑强的时候都直言不讳的说——对他的评级毁誉参半,郑强身边的老人(同事)说他像个小品演员。

郑强虽然不认为网上的评价都是真实的,但是他的话也很重,他承认自己遇到了困难,自己有些干不下去了。

如果我们现在解读郑强的话,就会发现局面在第三年很糟糕。

郑强这个位置的人,说话是要有分寸的,你不可能把矛盾摆在明面上,那无疑是激化矛盾,但凡大家关系说的过去,都会称赞几句,但凡说自己干不下去,那就是关系已经非常僵硬,局面非常紧张了。

郑强的话,已经很重了。

他不否认自己要走,但是离开是自己提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说,自己理念先进,周围的人没有坏人,只是想法不同。

这其实是一种托词,意思大家是观点不同,不是别的。

对于两年(采访实在2017年)前的局面,郑强表示了极度的不悦。他说:

两年前真的退却了,是非常痛苦迷惑的一段时期,当时有非常不快的事情发生,自己提出了结束工作。

这段话其实说的非常严重,但凡了解体制内说话听话听音原则的人,都知道郑强当时到了和周围的人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了。

甚至说,已经到了四面楚歌、重重包围的境地。

郑强随后的一段话,点名了他脱困的原因。

他说贵州方面给他了支持,希望他再干两年,有了这两年,才有了他的辉煌。

说白了,这个时候,郑强背后的贵人帮了他。

也许不是直接帮助,但是后来的领导,要考虑老领导的选择,老领导的面子。何况老领导现在位高权重。

所以省里对于郑强还是给予了极大支持。又给了郑强两年的时间,郑强继续干了下去。

一个明显的支持是,给了郑强50万奖金,郑强非常感动,当场宣布捐出去。

当一把手陷入重围,和周围人都搞僵的时候,如果没有上级支持,他是很难干下去的。

当上级给出明确态度,支持郑强的时候,风向已经很明显了,再有捣乱的,那就有可能不换思想就换人。

改革者的功劳一时可能看不出,但是在几年后,或许就能看到成效。

所以郑强说:

我在贵州大学不是毁誉参半,前不久回贵州。很多学生看到我掉眼泪,是我离开贵州以后招进去的学生。

贵州很多领导、群众、干部、老师,见到我依依不舍。绝大多数的、99%师生都肯定我。

尽管有强力支持,郑强还是在17年选择了离开。

郑强给出的理由是:

作为一个男人,自己说出的话,不轻易回收。

听上去,很有风骨,其实这是一个忌讳。

组织上用你,你就要干下去,硬着头皮也要干下去,哪怕你闹僵了,但只要不出乱子,自身行得端做得正,还能控制局势,成绩上面会看到的。

没有经验可以慢慢积累,没有手腕可以慢慢学习,没有态度可不行。

三番两次的提出离开,这就让上面犯嘀咕,这个人的意志和决心是不是有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说郑强意志力不强,只能说他到底是书生成分多一些,如果郑强是老油条,那他也就不是现在的郑强了。

说话总是很容易,做事总是很难,而且要想做好事,你难免要受点委屈。

为了做成事,思想上有些反复很正常,历史上很多了不起的人,都是百炼成钢。

2017年,青睐郑强的贵人贵不可言,到达了仕途顶端。

然而郑强早在一月份,已经离开了贵州大学。

这是郑强仕途的转折点。

完美的路线是,在贵州大学任职满五年后,晋升到正厅,在浙大过渡一下,然后去一所新的大学任职,干满三年,到达升级别的年限,提升为副部,这个时候郑强大体是60岁左右,还有五年完整任期,他还有可能去一个985高校上任。

教育部长不可能,但是仕途堪称完美。

看上去很极限,压着时间线过,其实只要有人赏识,有人肯让你做事,完全做得到。

在浙大的三年无疑是浪费了,虽然后来,他还受到另一个贵人的重用,但是时间错过了。

郑强对这件事也没什么遗憾,他说,组织上很看得起我了。

对于支持郑强的粉丝来说,这是一个遗憾,不过郑强对此看的很通透——

我要做一个终身教育者,官场不一定能容纳我这样的性格,我如果当更高的官,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幸福。我很满足,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学生对我的拥戴,对我的喜爱,幸福是官换不来的。

人生,不仅仅是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