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殇小编按:

不是我说泄气的话,微博上的一些网友对于此事的评论我更为赞同,例如@蓝蟹说:

最近从WHO到疾控都在反复讨论未来传染病X的应对体系问题。然而很可惜,这个东西的应对不在于顶层设计有多圆满,而在于底层执行有多骨感——2022年底以来的“乙类不管”现实,全世界范围内媒体传播的“传染病流感化”、“免疫债”、“群体免疫”“刷病毒库提高免疫力”、“疫苗阴谋论”等一系列误导性言论,将正当的感染者和密接者的隔离措施意识形态化,以及医疗机构对于不同传染病的选择性无视和放任自流最终会导致新冠防控溃败的破窗效应被无限放大———如果房间里已经有一只大象大家都要装作看不到,那么自然也很难察觉到下一只的出现。

在人们有能力扭转这一系列公共卫生乱象,回到实事求是的正轨之前,任何对于“X”疾病的准备可能都是徒劳的。而新的共识的凝聚,往往都需要大量生命的代价。

@星话大白说:

这两天那个X病毒又上热搜,我前两个月有介绍过这个X病毒是啥。这其实只是世卫组织,认为未来必然还会爆发某种大流行传染病,所以称之为X病毒,这是一种还未爆发的未知病毒。现在搞得好像开始对这个X病毒严阵以待,但却对已经在现实中,对我们社会、对民众健康造成长期负面伤害的新冠病毒视而不见。

很多人连新冠病毒都无法采取一种科学的认知、合理的防护、连基本的戴口罩都不愿意。又怎么可能防好所谓X病毒。与其担心还未发生的X病毒,还不如正视眼前的新冠病毒,好高骛远是没有用的。

我们需要清楚知道,放开保障了我们大部分人恢复正常的生活,但这种“恢复”是建立在少数人被新冠病毒长期折磨的基础上,他们成了我们正常生活的代价。

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社会舆论需要鼓励他们去发出声音,要让社会了解到还有这么一群人,成为我们正常生活的代价。这样我们社会才能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尽可能降低新冠病毒的危害。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每周日的文章,在分析投票结果的时候,也经常科普一些长新冠的知识,就是想替他们发声,虽然他们人数比例并不多,但需要有人帮他们发声。

因为我们谁也不敢保证,我们会不会也成为这种代价,谁敢保证自己一定不会得长新冠呢?要是有一天,我们也得了长新冠,谁来替我们发声?所以,我也一直呼吁大家要尽量做好个人防护,主要也是不想我们成为别人的代价。保护好自己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华医网,综合自南方网、中国新闻社、南方+、红星新闻等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就“X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发出警告,称新的病原体和流行病的暴发,“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是否会暴发的问题”……

在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表示,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

国家疾控局局长:不管哪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能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队

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国家疾控局成立以来,疾控应急处置更加有效。已在全国建成了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不管哪个地方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能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队支援。

比如,去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甘肃和青海承建的3支国家队就立即赶到了灾区,协助和指导开展临时安置点的环境消杀、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饮用水监测等工作,助力实现灾后无大疫。我们还将新建5支国家队,并且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小分队,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应对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新冠疫情发生后成立的这一部门,“一把手”介绍五大成果

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在回答有关疾控体系建设的问题时说,国家疾控局成立以来,坚决贯彻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提请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和加强党对疾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系统重塑、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具体来说,实现了五个“更加”。

一是监测预警更加灵敏。从健全制度机制、拓展监测渠道、规范评估预警、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拓展形成了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10个子系统,强化了部门间信息通报和数据共享,为提前预判疫情流行态势,提早部署、有效应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是应急处置更加有效。已在全国建成了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不管哪个地方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能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队支援。比如,去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甘肃和青海承建的3支国家队就立即赶到了灾区,协助和指导开展临时安置点的环境消杀、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饮用水监测等工作,助力实现灾后无大疫。我们还将新建5支国家队,并且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小分队,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应对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提升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了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都具备了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的能力。我们还建立了全国电话流调系统,启用“95120”专用流调号码,有效提升了流调工作的效率。

四是综合监督更加有力。持续加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执法信息化水平,推进实现智能化监管,不断提升监督执法能力。开展了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等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去年,全国累计开展了监督检查430万次,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有效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

五是科普宣教更加接地气。持续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合公众关心的传染病防控、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重要节假日疾病防控等热点话题,及时主动发布指引指南和健康提示,组织专家宣传解读,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推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筑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切实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谭德塞说X疾病全球大流行只是时间问题,怎么看?国家疾控局回应

澳门记者提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本周早些时候就“X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发出公开警告,他称新的病原体和流行病的暴发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是否会暴发的问题”,对此您怎么看?

王贺胜表示,国际社会对“X疾病”高度关注。所谓“X疾病”,并不代表某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种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X疾病”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致命、传染快、易变异”,它的发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对“X疾病”的病原体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来进行预测。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受全球气候加速变化、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病原跨物种传播频繁发生等因素影响,由“X疾病”引发全球大流行的风险在持续增加。

王贺胜表示,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国家疾控局将坚持底线思维,认真总结借鉴新冠疫情的防控经验,会同相关部门提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

▶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防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平急转换的工作机制;

▶ 二是建立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强化传染病风险评估,提升早发现能力;

▶ 三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演练,做好相关物资储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 四是建立健全科学防控体系,加大科研投入,推进传染病大流行的前瞻性研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 五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控体系,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和基层治理机制,广泛开展科普宣教,全面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水平。

从国际合作来看,王贺胜表示,传染病流行没有国界,防范应对全球传染病大流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携手同行。国家疾控局将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大流行条约》缔结和《国际卫生条例(2005)》修订,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X疾病”概念2018年就已提出

据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X疾病”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引起全球对新出现的病原体或变异病原体的重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与“X疾病”最相似。因此,我们要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及时总结,这有助于未来更好地应对“X疾病”。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病原体变异的不定向性,我们很难准确预测未来“X疾病”的出现时间,但从长远来看,未来“X疾病”一定会在某地发生。

呼吁疾控部门强化监测预警网络

赵卫强调,公众无需担心“X疾病”。但是,由于“X疾病”具有未知性,流行初期可能存在传染源或传播途径成谜的情况,第一时间就确定最适当的个人防护方法是相对困难的。

正如王贺胜局长所说,应该建立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疾控部门要强化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提升早发现的能力。作为公众,可以及时关注疾控部门的公告,一旦发生“X疾病”,按照相关指引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早期感染。

赵卫表示,“X疾病”的病原体具有未知性,增加了预防和治疗的难度。因此,疾控机构首先需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检测技术,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监测预警网络,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其次,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的医疗需求激增的情况;最后,提升新疫苗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在“X疾病”暴发后在人群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

3月9日,王贺胜局长也介绍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了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都具备了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的能力。

这个系统可以使传染病监测预警更加灵敏,相关数据上报得更及时,实现传染病防控的早发现、早控制,降低传染病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对于公众来讲,除了养成关注疾控机构公告的习惯外,日常生活中也要尽可能减少接触野生动物。

来源:华医网,综合自南方网、中国新闻社、南方+、红星新闻等

原标题:《高致命!“X疾病”可能暴发?潜伏的危险还是虚惊一场?国家疾控局权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