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长河中,有些时刻会永远铭记。对于李先生来说,那个转折点是在2019年,当他被诊断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生命进入了倒计时。然而,随着中国人工心脏技术的飞速发展,李先生的命运得以改写。

心衰,这个被称为心血管病领域“最后的战场”,在中国正逐渐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显示,中国心衰患者高达890万,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在这个背景下,人工心脏技术的发展,对于心衰患者来说,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生命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人工心脏示意图

2019年8月,中国首个人工心脏产品——EVAHEART I的上市,为李先生这样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希望。这款产品由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采用液力悬浮技术,能够提供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的双适应症支持。

随后,几款短期人工心脏相继上市,为中国心衰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2021年11月,同心医疗自主研发的CH-VAD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上市,获批适应症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或短期植入。CH-VAD的上市标志着全磁悬浮技术路线的心室辅助装置产品在中国的商业化落地,为心衰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此后两年,HeartCon(“火箭心”)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Corheart 6相继获批用于短期辅助,在人工心脏领域的产品创新上,中国厂家已经悄然追赶上美国的同行。

在首款人工心脏上市后的第5年,永仁心医疗新一代长期型人工心脏EVA-Pulsar™在2024年获得了NMPA的医疗器械注册批准,成为国内第五款获批上市的人工心脏,这也是国内第二款获批可用于长期植入的人工心脏。EVA-Pulsar™的超小体积和高流量辅助、仿生脉动性血流特点,为严重心衰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其辅助效果已经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也再次展示了中国人工心脏技术在设计和功能上的突破。

在与重症心衰抗争的无声战役中,医生们也在成为人工心脏技术推广的坚强战士。中国医生们凭借着对技术的精湛掌握和对手术艺术的深刻理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人工心脏技术的广泛传播。自2017年阜外医院率先开展国产植入式LVAD手术以来,至2023年12月,全国已有107家医院共完成超661例植入。这些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推动了中国人工心脏技术的快速发展。

然而,尽管技术成就令人瞩目,中国在人工心脏行业的发展速度上,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仍旧存在不容忽视的差距。

沙利文发布的《2024心衰器械白皮书》指出,在心衰治疗的征途上,患者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许多心衰患者而言,人工心脏仍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概念。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听说过这一治疗手段,但对于其涉及的复杂手术过程——将跳动的心脏替换为冷冰冰的机械装置——心生畏惧。这种根深蒂固的恐惧感,无形中剥夺了他们追求健康生活的宝贵机会。

实际上,目前的人工心脏并不会替换心脏,而是为心脏增加一个辅助动力,部分患者在辅助一段时间后,心脏得以恢复,还可以撤出人工心脏,恢复正常生活。

图:植入EVAHEART的患者阿亮,心脏功能恢复,已经达到拆除人工心标准

经济负担,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人工心脏技术与患者之间。保险报销的差异性使得患者在面对这一生命延续的希望时,不得不权衡自己能否承受高达数十万元的经济压力。在大部分地区,一次完整的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及其后续治疗费用高达80万元,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足以令他们望而却步。

与此同时,手术的数量也成为了影响人工心脏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受限于每年有限的手术案例,当这些需求分散到市场上的几家企业时,患者面临的高昂费用便不难理解。然而,专家们对此抱有希望,他们相信随着人工心脏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的扩大,未来将有望实现产品价格的下降,让更多患者得以拥抱这一生命之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人工心脏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一方面,厂家和医生技术的先进性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行业的成长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确保这一救命技术能够惠及更多需要它的患者。这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的时代,马丁·路德·金在他的演讲中提到:“我们必须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永远不要失去无限的希望。” 随着人工心脏叶轮的不断转动,中国心衰治疗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