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还是极简主义?

当经济火热时,众多商家背后的资本跃跃欲试,它们用华丽的词藻和广告词包装出精美的产品。

你没有需求?不要紧,资本创造需求,你会发现自己似乎处于焦虑之中,颜值焦虑、身材焦虑、食品安全焦虑等等一直困扰着你,它们的代言人口中喊出“OMG,买它”的时候,你下单的疑虑被彻底打消。

你没有钱?不要紧!资本提供服务,消费贷、信用卡、先买后付等等路径,让你购物变得畅通无阻,购物一时爽,一直购物一直爽!购物的那一瞬间能带给人喜悦,但也能掏空你的钱包,“月光族”的荣耀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之下,彻底失去了它的魔力。

年轻人扭头一看,原来还有一种生活方式:极简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咸鱼,短视频从业者

咸鱼是一位长发及腰的漂亮姑娘,来自西安,今年27岁了,可作为女生的她没有太多的化妆品、护肤品以及漂亮衣服,她的生活简单而纯粹。

面对记者的采访,咸鱼表示对于自己居住环境非常的满意,她这样说道:“主打的就是一个艰苦朴素,感觉家里有种“人类狗窝”的既视感,总觉得出租屋没见单品超过100块都算亏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咸鱼的出租屋很大,四室一厅,但是家具却零零散散几乎没有,显得空荡荡的,咸鱼和一个同事合租,月租2000元,加上公司还有租房补贴,咸鱼每个月只要支付1000元的房租。

走进屋内,一张不到100元的床垫、23块钱买的还会掉皮的衣架,加上咸鱼从公司顺来的小板凳,这基本上就是咸鱼的所有了。客厅很宽敞,可连个沙发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咸鱼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按部就班考入编制,在一家银行上班,在亲戚朋友的眼里,这份工作非常的体面,可每天拉存款、卖保险、推销信用卡的工作内容消磨了咸鱼对生活所有的热情,那段时间她非常的沮丧,用网友的话说就是:上班如上坟

银行的工作虽然看起来光鲜靓丽,收入虽然稳定但并不多,底薪加提成也就到手4000多,累死累活拉到存款就多个一两千,这份收入属实很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2020年,这一年咸鱼的母亲去世了,咸鱼很沮丧。

令人欣喜的是这件事改变了她的生活理念,她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在于让自己快乐,珍惜每一天。就这样她辞去了银行的工作。

生活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一次无意间的刷朋友圈,让她和许久未联系的同学绑定了在一起,同学在做直播带货,她加入了,月收入平均6000元左右,出爆品时能达到17000元。

这样的经历,她更加的意识到存钱的重要性,存钱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人的帮助下,咸鱼背上了房贷,这给她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还房贷,咸鱼更加的不敢乱花钱,对于不必要的东西她一个都不会买,当想要买东西时,她总是把物品放入购物车,等待一个月后再决定是否真的需要,买东西也养成了习惯,每每都是上网搜索关键词,挑一个最便宜的。

一分钱一分货,东西虽然质量不是特别好,但她能“忍”,咸鱼这样描述道:“忍”的好处就是,退房的时候我不会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简的生活带给咸鱼新的感受,咸鱼慢慢形成了一种健康的消费观念,再也不会陷入到消费主义陷阱。虽然租房上,咸鱼表现的非常不愿多花钱,可是对于自己的爱好,她是豪爽的。

咸鱼喜欢音乐、阅读、旅游,她把大部分存的钱都花在了上面,买书、买专辑、存钱一年一次出国旅游。

“生活上可以简单一点,这样的话就能省下钱为自己的爱好服务了”,咸鱼若有所思的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七,自主创业中

32岁的林七本有一份稳定的财务工作,这样的生活对于很多女孩来说应该是很棒的,然而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她看不到希望,对未来充满了担忧,浙商传下来的基因让她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结婚、生子对于她来说是还很遥远的事情,辞去工作后她便和朋友圈在台州开了一家早餐店。

林七对于租房有自己的看法:房子是房东的、房子不是我的、我的生活跟别人的房子无关,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租630元,除去房子自带的床、桌椅和柜子,林七总共投入到租房上的添置不超过270元,把“极简”做到了极致。

质量、颜值不是林七追求的,只要影响健康,能用又便宜的生活用品成为了林七的首选,一块多包邮的凉拖鞋,深得林七的喜欢。床上用品是多余的,一个65元最小号的睡袋加15元的电热毯,用快递箱做床头柜,这些都被林七视为很正常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抹布可以拼起来做椅垫,晾衣夹可以用来夹窗帘,林七对于生活的态度就是凑合,物尽其用,每当面临需求时,林七总是会想着是否能用现有的东西作为替代,而不是购买新的物品。

冬天比较冷,没有帽子的林夕便用小毯子打个结戴上,然后就这样出门了,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在乎的是自我的本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七在尝试“极简”生活之前,也像很多女孩一样,关注各种美妆博主,看到博主们的推荐,似乎她们的东西都与美好的生活相挂钩,像买了她们的东西就能过上美好的人生一样,但她的感受却并非如此。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林七发现购物并不能给她带来安全感,未婚未育的现状让她感受到一丝不安,唯有钱能让她底气变得足一点,省钱也让她变得越发的开心。

林七东西并不多,如果要搬家,林七只需要花费40分钟就能把所有的东西打包好,创业生涯让她变得越发的务实和勇敢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祥,在读研究生

26岁的阿祥来自海南,是个地地道道的岛民,刚上大学那会阿祥也有自己的烦恼,一个宿舍住好多个人显得拥挤不堪,这让阿祥总是莫名的烦躁不安,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断舍离》这本书,他开始思考物品对于自己的意义。

一个人,真的需要如此多的东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研究生后,学校分配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给阿祥,阿祥并没有添加任何的装饰品,一些学习用品和洗漱用品就是阿祥的所有,一个包就能完全装下。

这十几平米的空间就是阿祥的乐园,每逢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鸟儿在窗外欢唱,这样空荡荡的房间冷清却让阿祥感觉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种植业专业的学生,阿祥时常要下地,社交的场合非常的少,衣柜里的白衬衫占满了整个空间,因为选择少,阿祥从来不用考虑穿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阿祥来说,物品并不能给他带来幸福感,物品的作用是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成为生活的负担。一个人拥有再多的我,但是不能获得幸福,那购买再多的物品又有什么用呢?

目前盛行各种“买、买、买”,直播间的博主浓妆艳抹、竭尽所能的吸引着消费者下单,但有多少人仔细的思考过:这些东西真的能带给自己幸福感吗?

阿祥这样说道:要让物品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让家成为物品的仓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攒钱成为了众多年轻人在做且喜欢做的一件事情,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个人的事情,别人不能指手画脚。以上几位90后过着“极简”主义的生活,让人开始思考其兴起的缘由。

或许每一个年轻人都有一颗消费的心,就如网友所有的那样,是我们90后不想消费吗?

环境的变化,人类便会产生应对机制。与其说是主动选择了极简的生活,不如说是钱袋子见空被迫选择。目前经济下行,大家伙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钱的继续大手大脚地花钱,没钱的开始感受到了危险的信号,存钱成为了首选。

90后这一代是蛮惨的,时代的红利没吃到,工作难、生活难、钱还没有,一个个的那点月薪能干点啥,如果可以选择,相信没有人愿意这样租房,人这么活,有意思吗?

这件事,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