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Chatgpt一鸣惊人成为历史上最快月活用户破亿算起,美股科技牛市至今已经持续超过一年,以英伟达为首的「Magnificent 7」率领美股三大股指攻城拔寨,撩拨着A股股民的心弦。

而在国内市场扑朔迷离的走势之下,即便遭遇回调,美股在国内众多投资者心中依然是「别慌,只是技术性调整」的白月光,纷纷借道QDII基金大举投资布局。躁动的赚钱效应之中,很少有人记得:仅仅是在5年之内,美股就曾遭遇过两次整体下跌30%左右的大熊市。

最近的一次就在并不遥远的2022年。

在由美联储激进加息引发的股债双杀中,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最多分别下跌了27%和36%,而上一轮科技巨头引领者「FAANG」中最惨的奈飞则一度膝盖斩,下跌超过76%。

倾巢之下,大部分只重仓了美元资产的资管机构都损失惨重,国内的一众QDII自然也包括在内,而郑鹏管理的华夏海外聚享(006445)是少数成功躲过下跌的幸运儿之一。

作为华夏基金海外投资部负责人,郑鹏在2021年下半年就敏锐的察觉到——美联储加息是必须面对的尾部风险,「当时美国经济已经明显好起来了,但是美联储还是维持零利率,这明显就有问题了。」

所以,郑鹏早早就开始降低组合久期,同时配置一些抗通胀资产以及浮动收益债券,因而成功规避了加息影响,2022全年录得5.1%的正向收益率,在41只QDII混合基金中排名第一。

作为一个主动型QDII基金经理,郑鹏面临的挑战并不小:当主动投资在国内市场都日渐受到压力的今天,在「指数比人强」几乎已成共识的海外市场面前,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究竟能给产品带来什么样的差异化特征?

郑鹏的思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从宏观角度出发,在严格的风控基础上,以资产配置的理念,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的回报。

做海外,不能只懂股票

最近这几年,通过QDII基金配置海外资产已经成为市场显学,以至于持仓列表里没有点儿QDII都不敢在投资群中大声说话。但在2015年之前,QDII基金的受众其实并不多。

彼时,人民币还处于升值周期,人们已经习惯了直接用本币进行投资理财,而对外币资产意兴阑珊,再加上基金经理大多是国内投研背景,对海外市场了解不深等多重因素,所以即便是QDII基金,许多产品的底层资产还是以港股和中资美元债为主,整体依然与人民币资产挂钩,所以,并不能帮助投资人有效分散单一市场和单一经济体的风险。

拐点出现于2015年的「811汇改」,新政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开始进入缓慢贬值周期。

华夏基金敏锐的察觉到,国内投资者配置海外资产的时代将由此开启,因此开始积极寻觅海外市场投资专家,希望可以拓宽公司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更多元的资产配置选择。而曾在华尔街工作整整十六年、一度触及华人在华尔街职业天花板的郑鹏,也正在向国内寻求发展机会,期待能抓住外币资产的配置浪潮。

双方一拍即合,2016年8月,郑鹏加入华夏基金,负责公司在海外的QDII债券和配置盘策略。

在郑鹏看来,国内资本市场与海外差异很多,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债券。

国内的债券波动率一般都比较低,收益相应也不高,但海外不一样。海外债市是一个高波动高收益的市场,像2022年美联储加息的时候,很多纯债基金能下跌十几个点,主要原因是海外债券本身的风险溢价就比较高。

「不过如果拉长时间周期来看,海外债的长期回报率通常要比国内更高」,郑鹏补充道,「而且,细分的债券种类也很多,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的债券产品,还可以在不同券种之间构建投资组合,保证高收益的同时分散风险,降低整体波动率,所以,包括日本在内全球很多国家的养老金都会选择配置。」

郑鹏也希望从海外债开始,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一支与人民币资产相关性弱,但收益率接近中资美元债同时波动率小的「海外固收+」产品。

2019年2月,华夏海外聚享正式成立,由郑鹏亲自管理,通过海外已经非常成熟的FOF形式,借道债券基金和ETF,投资于中资美元债以外的海外债券,包括美国高收益债、欧洲优先股等等。

「海外固收+类产品的资金来源大多是养老金,他们的投资期限比较长,对短期回撤的容忍度比较高,一般采用的是60%权益加40%债券的配置比例」,郑鹏告诉远川,「但国内的资金属性不一样,再加上汇率波动也比较大,所以我配置的是70%债券加30%权益。」

尽管如此,新产品开局还是非常顺利,成立刚满一年之后的2020年2月12日,产品净值已经达到了1.1079,在泛「固收+」的产品赛道中不可谓不出色。

不幸的是,随后产品就遭遇了运作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新冠疫情开始冲击美国的社会。

在中国已经交出答卷有效控制住了疫情扩散的前提下,美国疫情的失控,导致证券市场再度陷入非理性恐慌,不仅美国股市连续熔断,债券市场也是一片惨淡。华夏海外聚享亦未幸免于难,产品净值出现了大幅回撤。

回忆起这段至暗时刻,郑鹏不无感慨,「当时面临的压力很多,甚至连续几晚都睡不着觉。」

从个人履历来看,郑鹏的职业起点就是在摩根大通负责公司整体的风控和计算,风险管理意识早已流淌在郑鹏的血液中,面对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郑鹏在冷静的复盘与反思之后,认为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重要的是不能在恐慌面前撤退。

「如果这种尾部风险也要规避,那么投资端几乎不可能产生收益」,郑鹏坚定道,「所以,如果让我回到疫情之前,我想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时间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在疫情初期的流动性危机解除之后,市场逐渐回归常态。基于对自身投资系统的坚守,华夏海外聚享的净值实现了快速反弹,不仅2020年的跌幅收窄至-3.75%,其后三年更是在复杂的宏观环境中连续取得正收益。截止3月8日,产品净值已经达到了1.5294,成立以来年化收益8.74%。

而债券投资也只是郑鹏「技能树」上的分支之一,在海外权益投资方面,郑鹏同样颇有心得。

做主动,要在资产配置上下功夫

2023年3月,郑鹏参与接手了另外一支QDII基金华夏全球股票(000041)——现存的最早成立的四支QDII产品之一,他思考的首要问题是,「一支主观QDII基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

配置美股自然是当下的优先选项,「对比全球资本市场,可以发现几乎只有美股能够不断创出新高。核心原因就是在业绩增长和股票回购的双重影响之下,美股整体的EPS能够不断增长。在这个逻辑变化之前,美股的配置价值毋庸置疑。」

战略方向是清晰的,但在战术细节上,投资美股还需要解决两个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市场效率问题。因为美股市场高度有效,长期来看即使是美国本土的主观权益基金也很难跑赢指数,遑论存在信息劣势的中国基金经理,因此,「如果全部投资美股,产品的性价比可能还不如被动指数基金。」

其次,美股同样存在大幅波动的风险,如本文开始所讲,即使是在五年内,美股就曾出现过两次整体下跌30%的熊市。在郑鹏看来,短期美股的核心问题是——CPI同比增速能不能快速降至2%以下,这关乎美联储何时降息——

「去年美股市场主要是Magnificent 7上涨,其他股票表现则相对一般,而今年行情有扩大化趋势,很多股票都开始上涨。看似市场行情更加健康了,但其实是市场在交易美联储降息的预期。」

郑鹏担忧道,「如果通胀继续高企、美联储迟迟不愿降息,那么行情可能难以为继。这种尾部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

而郑鹏的解题思路则是,从自己擅长的资产配置角度出发,在配置美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与美国市场不相关或负相关的资产,以降低产品净值波动,达到「牛市跟上市场,熊市大幅跑赢」的目标。

其中,美股的投资策略采用抓大放小,追求「模糊的正确」,淡化短期择时。

「从宏观层面来看,美国具备相对优势的行业有两个,分别是科技和以石油为代表的自然资源,那我们就从这些行业里面挑选中长期逻辑通顺的细分行业龙头,比如AI领域的几家代表公司,或者线上零售行业的龙头公司,等等」,郑鹏告诉远川,「当然也要规避一些有明显瑕疵的公司,比如智能手机龙头和新能源汽车龙头,去年我们就发现这两家公司的销售端出了问题,所以做了减仓处理。今年也能看到他们的股价已经开始掉队。」

至于与美股不相关或负相关的资产,可选项非常丰富,比如日股、港股或者一些其他新兴市场,并不存在一份标准答案。

郑鹏更倾向于配置港股。

「一方面,无论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周期、央行政策,还是港股的走势,都具备比较强的独立性,满足与美股不相关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我们华夏基金在港股也有比较强的投研能力」,郑鹏自信道,「像我们的海外投资团队,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综合素质,在国内同行中基本都处于第一梯队,而我们关注的市场也就是美股和港股这两块,对于港股肯定是比其他市场更加了解。」

除此以外,在郑鹏看来,港股也有许多性价比非常高的配置机会,「比如一些银行股的基本面就比美国的很多银行股都要好,还有一些高股息个股,受这几年港股整体下跌拖累,现在其实非常便宜,分红率可能比美股同业都高。」

「虽然在短期内,这些港股的涨幅可能比不上美股,但是当美股回撤的时候,他们可以对冲一部分美股下跌的影响,使我们的净值回撤率更小一些,也让客户的持有体验更好。」

郑鹏简单地概括道,「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尾声

在核心资产最风光的几年里,价值投资成为了A股的政治正确,基金经理几乎言必称巴菲特。但实际上无论是在负债端还是投资端,巴菲特都具备国内资管行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总是希望「快速致富」的投资者心态,决定了资金永远会在市场火热时蜂拥而至,而过度同质化的投资策略则使基金的投资范围集中在了极少数的优质公司,最终导致了悲剧的重复上演。中国巴菲特们跌下神坛,而投资者们则在亏损中对专业机构失去信心。

从郑鹏身上,笔者看到了一些并不那么巴菲特,而更「大卫·史文森」的影子。

作为足以和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史文森在担任耶鲁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的三十多年里,创造了超过15%的年化收益率。在《非凡的成功》中,他将自己的成功核心总结为:

尽可能使你的组合分散化(债券、股票、商品、房地产、现金),而不要浪费太多精力在证券选择和择时交易上。因为在投资收益率的变动中,大约90%是源于资产配置,只有约10%是由择时交易和证券选择决定的。

由于公募基金对持仓资产种类有限制,很大程度上只能在股票和债券之间闪转腾挪,而郑鹏所做的资产配置努力,可能已经是公募QDII的最优解。

虽然从短期来看,过度分散化的资产配置注定无法创造「押注赛道」式的凌厉曲线,但总有一天当人们从高速发展的幻觉中苏醒,会发现早已有人为他们铺好了另一条路。

编辑:张婕妤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张婕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