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子文

最近各界对于台湾军方所谓“第一击”的概念有许多的讨论。这件事情主要是来自民进党民意代表沈伯洋在立法机构的一场质询。沈伯洋先从金门撞船案的后续发展谈起,讲到现在在金厦海域之间台湾与大陆双方可能产生的对峙以及冲突要怎么解决。他也说到,如果解放军靠近台湾24海里甚至12海里的话有什么因应措施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些议题,邱国正本人说,现在他们已经把“第一击”的定义改变了。实际上,邱国正所说的东西与过去并没有什么不同。那邱国正所说的“改变”是指什么呢?邱国正说过去都是要对方先开枪开炮他们这边才会做反应,但是现在要是对方的航空或是海航的实体逾越了规矩,他们就可以做反制。邱国正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他其实讲得相当模糊。邱国正并没有说逾越了什么界限或者说超过了什么范围才算是“逾越了规矩”。例如说沈伯洋讲的24海里或者12海里等等,就是一个相当笼统的“逾越了规矩”而且是讲实体。什么叫做航空的实体或者海航的实体?简单说就是无人机。如果是载人的船或者是飞机,台湾方面敢直接反制吗?实际上也不会那样做。

邱国正意思是说只要有航空或海航的实体逾越了规矩,就视为是对方的“第一击”,所以台湾就不得不做反制,而他确实在被质询的时候把台湾的反制说成是台湾的“第一击”。这样的说法一出,各方都有不同的解读。有些媒体或者评论者就把邱国正的说法作为是台湾要实施“第一击”的条件,这当然是错误的解读。而后来邱国正也立刻说,他讲的是台湾军方把对方的行为视为是“第一击”的条件,也就是说现在台湾军方只要认定对岸逾越了某些规矩就可以算是“第一击”。那什么样叫做逾越某些规矩呢?概念又很模糊。以前可能很明确地要对方开枪或开炮才叫做对方的“第一击”,现在也许解放军的无人机或者是所谓的探空气球飞到台湾这边来或飞得很近,台湾就可以把它视为“第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邱国正为什么要说得很模糊呢?因为这不过就是在立法机构——一个质询和被质询的场合罢了,问他问题的人只是民进党的一个民意代表,也就是之前所谓“黑熊学院”的创办人沈伯洋。“黑熊学院”是什么意思呢?“黑熊学院”就是要训练台湾的人成为黑熊勇士,在都市里面怎么样打游击,怎么样谋生。所以他提这些问题是不是想要引导邱国正说出什么比较明确的“第一击”定义呢?邱国正当然没有上当。你民意代表提问,我作为行政官员当然要回答,但是怎么回答就在我,我回答得模棱两可,让你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你也拿我没办法。我现在讲的逾越的规矩也根本就不明确,而且说的是反制,并没有说要把这个航空的或者海航的实体击落。

但是邱国正当天的言论一出来,有一些媒体就直接说,如果解放军逾越了“界限”,就要被击落,其实完全不是,这就是标题杀人法。邱国正只说了要反制,而且没有说在什么情况下才算逾越了“界限”。你飞得很靠近甚至飞过了所谓的“界限”,台湾军方很可能还是会选择先警告你,先跟你沟通。怎么可能你一过来就马上把你打下去呢?而且反制措施有很多种,驱离也是一个反制措施。大声地驱离、喷水,也是一种反制措施,并没有说要把你击沉击落或者开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邱国正的讲法相比于现在实际的做法根本就没有什么改变。只是沈伯洋要问,他就回答给他听。但是其他的评论者就随之起舞,有人扩大解释,有人讲得人心惶惶,好像两岸随时就要开战一样,当然不是这样。而且台湾真的敢随便反制吗?无人机飞过来当然比较好处理,如果是有人的战机呢?你怎么知道他是不是不小心飞偏了呢?如果不是故意的也没有什么恶意的话,怎么可能把他打下来呢?难道要发生大韩航空的事件吗?这个在全世界目前还是一个悬案呢。显然,台湾的军方不可能这样做。

所以邱国正的说法就是故意讲给沈伯洋听的,表示我有回答你的问题,给你有一个交代,其实不要想太多。目前台湾军方的应对方式跟过去相比也不会有什么大变化,军方表达得相当谨慎与克制,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两岸的和平不能够在一些政客随意的喧闹之下就被逼上火线,更不能因为一些政客想要蹭声量或者随意的表现而做出过激的表达,只有这样才不会擦枪走火。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