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五院四系之一,是诸多法学学子的梦想之校。本文作者就备考该院校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教训在本篇文章中娓娓道来,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帮助。

以下文章转载于“‘ 稷下法学”

涓滴意念侥幸汇成河

去年春末,一场牛毛细雨过后地上竟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水坑。忽然感慨,备考之路也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汇成江河。不用担心每天只做一点点事,只要每天积累,持之以恒,最终都会有所收获。

与其他人相比,我不算特别努力,我给自己的评价是“一般努力”,最终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何其所幸,自己的涓滴意念侥幸汇成了河。

回顾备考之路,最受益的部分是鱼跃法学的冲刺班和腿姐的押题班,最失败的地方是在12月份非常松懈,没有把握住最关键的冲刺时间。本文是自己的一点经验,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点帮助。

01 个人情况

法本1904班张文娟,目前的GPA为3.89,班级第一,已通过四六级考试,(四级558分,六级考了两次,最高为482分),未参加法考。一战上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初试成绩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择校

原因:

性价比高。

学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211工程大学,其法学专业为双一流。同时在五院四系中是相对容易上岸的学校,咱们学院每年都有四五位学长学姐考上,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专业:经济法专业没有知产、民商、刑法那样热门,还可以学商法的内容,并且我个人对经济法也比较感兴趣。

学硕or法硕?

除了大家都了解的学硕倾向于学术、法硕倾向于实务之外,我选择学硕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法硕的上岸率相对较低,当时有一个22考研“山东省法硕上线人数不足百人”的传闻,不知真假,但是从侧面说明法硕相对难以过线。

第二,法硕复习的科目较多,我个人对于刑法、民法比较头疼。

名校or求稳?

在备考过程中,我有两次想换学校,纠结是冲一个名校还是求稳选择一个跟咱学校差不多的学校。第一次是22考研出拟录取名单的时候,看到经济法专业分数线在380分左右,担心自己考不到这么多。因为自己心里还是有对名校的向往,而且本科成绩也还不错,所以选择努努力,继续考这个学校,并给自己制定了小目标,英语政治70分,两个专业课120分,总分380分。第二次是22考研出报录比的时候,大约在九十月份,经济法报录比超过9:1,这让我很惊讶也很担心,但是当是专业课已经复习了两遍左右,不想再重新换学校。很幸运,大概因为22考研经济法专业过热,很多人也被高分数线、高报录比劝退,所以今年相对竞争小一点。另外,法学名校一般会有专门的辅导机构编写的讲义和课程,对我们备考有所帮助。一些招收人数少的院校,可能不太好找资料、往年真题,甚至不好找上岸的学长学姐。这也可以作为大家择校的一个参考标准。

03 备考过程——以最终目标为导向,减少无用功

英语

最终目标是作对卷子上的题,最终分数达到70分以上,客观题达到50分左右。(1)阅读和新题型分值较高,一个2分,大约一篇阅读错一个,新题型不错;(2)完形填空分值低,并且最近几年有越来越简单的趋势,一般可以得七八分左右;(3)翻译和作文的分数不好量化,大约需要拿到20分。大家前期学一下语法,做一些前期准备,就可以慢慢接触真题了,最后留三四年的真题用来模拟。(1)语法:我是看的田静的句句真研,主要是学习长难句,对阅读和翻译中句子的理解有帮助,不用纠结学到什么程度;

(2)单词:单词需要从头学到尾,每天都要记。高频词要非常熟悉,一些低频词、生僻词也不用太纠结,多记肯定有好处,实在记不住也不用太过担心。单词书 + APP比较合适,看单词书可以提供“图像记忆”,APP会根据遗忘曲线安排当天记的单词,比较科学。后期有段时间每天吃饭的时候会看田静老师整理的真题中高频词汇的视频。

墨墨背单词截图

(3)阅读:这是英语试卷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块,可以看一下唐迟老师的课。大约分为三个时期:前期练习早前年真题不用纠结对错,纠结也没用,对了不一定是会了。主要是积累单词,了解各种题型,学习解题方法。万事开头难,开始有很多单词不认识,只能标注出来多记忆,我甚至用过背诵一整篇阅读文章的方法,对背单词有益处,但是不建议使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另外就是在做题时标注上“主旨题”、“细节题”等,方便学习每种题型的做题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刷阅读题,对了不一定会了。

中期学会方法之后再慢慢训练正确率,可以看看自己一篇对几个错几个。我一开始做完一篇看一篇唐迟的解析课,可以先不对答案,直接看课,看看自己和老师的思路差距在哪里。不用纠结,觉得其中的套路差不多了解的时候就不用再看网课了,可以直接看黄皮书或考研真相的解析。最后可以整理自己容易出错的题型和做题时容易踩的坑,考试之前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

写给自己的一些注意事项,考前看

(4)新题型23考研的新题型还是挺有难度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容易一错一片,大家可以稍微早一点开始学习。新题型包括小标题<七选五<排序(按难度排序),可以一类一类地学习。我是看了王晟老师的课,感觉还不错。

(5)完形填空,早年真题比较难,错得多不用怕,把真题做几遍,看解析即可。

(6)翻译可以看一下唐静老师的课,其难点在于拆分句子结构和理解单词意思,不太容易有一个质变,所以我没有做太多练习,只是做过两遍真题。

(7)作文也可以早点开始,我在前期看的是石雷鹏老师的课,考试前看的周思成老师的押题,个人感觉很受用。作文需要自己动手写,一方面可以练字,写得工整一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眼高手低,把简单单词写错的情况。写完可以用软件检查一下,我用的是“微软爱写作”,有公众号版和网页版,主要是检查单词拼写和学习高级词汇的替换。大量的练习可以让我们在考场上更容易把作文写好。

政治

政治分为选择题和主观题两部分,23考研的选择题有点偏,主观题基本上都复习到了,我自己对答案发现选择题得了26分,这样算出来主观题是42分。选择题部分我没有太多心得,就是按部就班地刷题,主观题部分我比较推荐腿姐的押题。我主要跟腿姐陆寓丰老师的课,根据其课程安排政治的学习大体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1)第一遍学习:我从暑假开始学习政治,看的是腿姐的全程班。当时比较了腿姐和徐涛老师的课,徐涛老师娓娓道来,讲得内容也比较全面,腿姐讲课抑扬顿挫,比较应试,会跳过一些不太可能考的知识点,大家看看自己比较喜欢谁的风格,看谁的课用谁的书即可。一边看网课一边一刷选择题,我当时做了腿姐的《30天70分》和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还从小程序上刷题。

(2)第二遍学习:大约是腿姐出技巧班前后,当时大家很推荐这个班,但是我只看了一点,因为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在全程班中都已经讲过了。这段时间我就自己看书,整理框架,二刷选择题。

(3)主观题预热:腿姐出的《背诵讲义》后面带着一些必背的主观题,主要是马原部分的原理,在各位老师押题之前可以先背着这些题。

(4)选择题押题:这一段时间所有老师都在押题,其中《肖八》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其他老师的题也要做一做,或者买纸质版的书、或者看电子版、或者从小程序上刷题。同时,这些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也要复习一下。(5)主观题押题:腿姐押的主观题,这是在整个考研政治复习中我觉最最最有用,也是我最最最推荐的部分。大多数人在这一部分会选择《肖四》,我看过《肖四》的内容,题目大同小异,但是答案没有腿姐整理得好,最终考试应该也没有腿姐押中得多。腿姐的主观题,我记得只有一个小问题没有押中,其他的都有。《肖四》是用试卷的形式押题的,答案并不是很好背,也不是很清楚明确。腿姐的押题是针对一个话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去回答,好背还用。同时,腿姐还有一些“万能答案”的回答,灵活好用。

专业课

背熟讲义+答题技巧

(1)教材:其定位就是辅助理解讲义的内容,可以过一遍教材,不用做太多标注和笔记,不用纠结看教材的遍数和掌握程度。我开始备考时先看了一遍教材,还很认真地做了标注和笔记,但是这些在后期的学习中再也没有用到过。因此不建议在教材上花费太大的功夫,甚至法理、宪法、法治思想这样的基础科目对理解的要求不高,可以不看教材直接背诵讲义。经济法的教材年份久远,内容冗杂,并且有两个版本,可以过一遍教材,在后面背诵讲义时有不理解或者逻辑不清晰的地方可以再看看教材。保险法的教材是重要的,这本书涵盖了该校樊老师的大部分观点,甚至有人直接拿保险法教材直接背诵。对此,建议还是背诵讲义,背完一个章节后看书加深理解。

(2)讲义:建议用一本讲义背诵,不要中途换书。首先,个人感觉“图像记忆”是比较牢固的,一提到一个知识点可能首先想起来它是在书里的位置,知道它前后的知识点是什么。其次,背书到最后可以在脑海里翻页。最后,答论述题时在脑海中一边翻页一边检索知识点,这样不容易遗漏知识点,答题更加全面。我616用的西风匹马编写的讲义,813用的鱼跃法学的讲义。同时不建议在对知识有一定掌握之前去补充或删改讲义内容,背到后期可以对一些觉得好的内容或者最新说法补充上去。

(3)背书:量变引起质变。我的专业课一背了5遍,专业课二背了4遍,不算多但是个人感觉够用了。我在最后一个月有点松懈,不然可以再多背一遍。第一遍主要是赶进度、熟悉讲义,不用纠结自己到底背过多少内容。第二、三遍进度+复盘,第二天背书时可以把前一天内容复习一遍,能背过就背出来,背不出来可以读一遍。三遍过后大约有一点点“质变”的感觉,背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联想到前后的其他知识点,对一些内容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质变”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时间段,后面背书会感觉越来越顺。第四、五遍是不断增加熟练度的过程,可以多多复盘。

复习一章之前先把自己还记得的知识点写了出来我认为背书的最终效果,从宏观上来说,要能画出其框架,不遗漏所有知识点;从微观上说,比较偏的知识点要有所了解,真的考到要有话说,基础内容“重者恒重”要掌握得熟练。另外,我还有一个自己的小习惯,我喜欢在路上背书,来回自习室的路上、取快递的路上、做核酸排队时,不用看书,把之前背过的知识点顺一遍,看看自己能不能说出来,感觉这样记得更牢。有一次印象很深刻,刚刚复习过法理的“法的演进”那一章去洗澡,边洗澡边在脑海中回想,从第一个题目背到了最后一个题目,正好洗完澡,感觉很不错。

(4)答题:在答题纸上练习真题。我大约在九月份报了“鱼跃法学”813的冲刺班,开始练习题目,大约一周练习一个章节的真题,周四点评名词解释和简答,周天点评论述题。616没有报班,完成一个章节的背书就自己练习一个章节的题目。名词解释和简答尽量和书上写的一样,练习完之后照着书上修改,给老师传达一种“我就是背得很熟”的信号。论述题则需要有逻辑,并且可以与实践联系一点,比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或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写。另外在日常练习中可以掐着时间写题,一般只要背得熟练不会写得太慢。字迹让老师看得出来即可,工整漂亮的字确实会让老师赏心悦目,字写得跟我一样不美观的也不用太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练习题目并进行修改

(5)(模拟)考试:完成比完美重要,在此基础上尽量多写。考试时需要在3小时内完成所有题目,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前几个题目可能还想写得全面一点,后面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能把所有题目都完成。论述题需要简单列一个框架,但是基本也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也说明在背书时要对知识点很熟悉,如果背得没那么准确,能答出关键词和基本内容,甚至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可以得到差不多的分数。在此基础上,尽量多写一些内容,考试可以加纸。一般来说,一页答题纸写3个名词解释或者1个简答题,论述题篇幅在一页半到两页左右。名词解释写4~5行,包括其类属、概念、特征(简写)等,简答先答出其概念、特征,再回答其问题。我写字比较慢,因此回答得比较简单,答出了基本的点,最后获得了这样一个差不多的分数。但是听说高分选手一般都是写得内容比较多、比较全面。

04 其他

(1)全年时间安排

从2月末开学之前做了一点准备工作,买了相关的教材和讲义等。3月份左右正式开始学习,主要学习英语和背专业课一的讲义。暑假回家休息了几天后回校学习,开始了专业课二和政治的学习。9月份开学后进入所谓的“冲刺阶段”,大量背书、学习政治,同时“保温”英语。12月份疫情严重,这是全年最失败的一段时间,身心俱疲,非常懈怠,每天在宿舍里待着,作息不规律,学习时间短。而且法治思想部分在考试之前没有再复习一遍,导致在考试时一个简答题没有写好。如果有同学像我一样前期比较有劲,后期爆发力不足,可以在11月份或者12月初休整几天,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准备。

(2)每日时间安排我每天7点~7点半左右起床,大概上午背616,下午学英语和政治,晚上背813,或者下午背书,晚上学英语,十点半回宿舍。我一般不在宿舍学习,有时候晚上睡不着会看一会单词,非常助眠。暑假之前中午会回寝室睡午觉,暑假之后吃完午饭回教室做一篇阅读理解之后在自习室睡一会。我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安排,只有大体的计划,有时会列一个当天的任务清单,一天里早晚把这几项完成。建议学弟学妹们有固定的时间安排,这样比较容易坚持下来。

(3)心态我个人心态比较乐观,建议大家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考研的时间线比较长,休息几天或者睡几次懒觉不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遇到心情低落不想学习的时候就去在校园里走一走、和朋友吃饭聊聊天,我有时状态不好也会洗个澡重启一下自己。

另外,状态不好时可以试着换个地方学习,有一段时间我常去图书馆学习,换一个学习环境。天气好的时候,我经常在一教和二教之间的连廊上背书,有时晚上也在一教西侧的路灯下背书,这两处比较安静,而且在室外比较开阔,感觉心情会好一点。

一次在连廊背书听到了陈奕迅的歌

(4)考试后感想

① 基础知识:包括复试在内,每场考试都有题目是在备考时没有准备,而凭借本科学习的知识回答上的。如果有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看到此文,可以在日常的课程中多加注意。当然现在正在备考的同学也不用太担心,用复习过的相关知识点去回答也可以回答个七七八八。

② 遵守考试规则:初试结束后,看到有人在打铃后继续答题而被闺蜜举报的新闻,之前也有一些泄露复试题目被取消考试资格的事情,因此学弟学妹们一定谨言慎行,避免这些“无妄之灾”。

05 结语

回顾一年的备考时光,许多困难,许多茫然,多亏老师、朋友们的帮助和陪伴走到现在。一点经验写给学弟学妹们,有我的心得,也有我踩过的坑,希望其中能有一两句话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有很多感觉只有大家经历过才懂其中滋味,很多坑需要大家自己踩过才明白,唯一的建议是大家早点开始,“试错”之后有时间去改正。迷茫时可以看看经验贴,与学长学姐、老师们多交流。

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持之以恒,积水成渊,最终有岸可靠。

信息编辑 ✎小贤

本期编辑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