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外媒的新闻内容,一项最新研究挑战电动汽车对“保护环境”的看法,发现由于较重的车身重量,电动汽车刹车和轮胎释放的颗粒物质污染量,超过了传统汽油和柴油车。

这项研究在2022年首次发布,近期因《华尔街日报》的引用而再次成为焦点。到底是打不过就换个赛道战斗,还是情况真的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指出,与配备了能够显著降低排放的现代尾气过滤器的汽车相比,电动车的刹车和轮胎释放的微粒物质量竟高出1850倍。

电动汽车平均比燃油汽车重30%,这一增重导致刹车和轮胎胎面比传统汽车磨损得更快,从而向大气中释放大量微小且可能有害的颗粒物。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教授Hesham Rakha指出,这项研究“部分正确”,因为虽然电动车更重,其轮胎释放的微塑料量更多,这一点对比轿车与SUV也同样适用。平均而言,现代电动车重量超过3700磅,而燃油动力的车型重3000磅。

Hesham Rakha教授表示,确定电动车轮胎胎面与燃油汽车释放的微塑料数量之间的差异非常困难,因为需要区分已经存在于空气中的微塑料与轮胎释放的微塑料。他和团队正旨在确定电动车和燃油车在模拟城市环境中释放的微塑料量,预计差异将约为20%。

尽管电动车在零排放方面表现更高效,Hesham Rakha教授提醒说,给电动车充电同样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此外,电动车电池的重量导致轮胎排放量几乎是尾气排放的400倍,加剧了包括心脏病、哮喘和肺病在内的健康问题风险。

这篇文章认为,目前燃油车已经加装了很多高效的过滤系统,已经将燃油的污染物降低到最低,所以对大气的污染没有那么严重。

相反现在的汽车污染大多都来自制动器和轮胎所释放的颗粒物。研究表明制动器和轮胎所释放的颗粒物是燃油车的850倍,原因是电动汽车搭载了笨重的电池,导致汽车本身重量更重,与路面的摩擦力更高,所以导致轮胎释放更多的颗粒物。

一面之词?西方集体唱衰电动汽车有何意

我们猜测,可能也是某些国家的一面之词,说其实电车并不太好,或者有意做一些商业上的“战略撤退”,但是实际情况如何?

最近一段时间西方对电动汽车的态度突然发生变化了,以前他们都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然而这段时间他们貌似突然给电动汽车闷了一棒。

西方车企宣布放缓全电计划

福特正在重新考虑其电动车策略,

大众也推迟了即将推出的电动车的发布,

梅赛德斯-奔驰上周推迟了其电气化目标,

苹果取消了其名为“泰坦”的电动汽车项目,

阿斯顿·马丁也将其首款电池电动车的发布推迟到2026年,

近几个月,奥迪和通用汽车也重新审视了它们的电动车推出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是一些希望媒体开始找各种毫无逻辑的理由来给电动汽车扣帽子。

除了美国媒体认为电车比油车排放更多有毒气体之外,西方有不少媒体都找各种理由来说明电动汽车污染比燃油车重,这里面有两个理由被他们经常拿出来说事。

一个是电动车的污染转移到了电厂。

很多人都认为虽然电动汽车没有排气管,但是他们是用电来驱动的,而目前全球很多国家的电都是用煤炭、天然气等火力发电,这些电厂发电过程当中会产生排放物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电车只不过是将污染从车转移到电厂而已。

另一个是电动车锂电池在生产和回收过程当中带来的污染。

现在的电动汽车搭载的电池大多数都是锂电池,而锂电池当中所使用的很多物质在生产的过程当中都有可能产生污染。

那电动汽车真的有他们说的那样不堪一击吗?

实际上西方一些国家一边在唱衰电动汽车,另一边就在偷偷摸摸地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比如2023年宝马就已经全面停止了慕尼黑总部有关内燃机的生产,这个总部以后将会全面转向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另外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他们同样有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市场上销量同样比较可观。

而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之所以集中火力对准电动汽车,估计就是为了狙击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毕竟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非常迅猛,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到欧美一些国家,这让他们招架不住,所以只能通过媒体舆论压力来给当地一些政客施压,他们的最终目的可能是迫使一些政府出台相关措施来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美市场,以维护他们在新能源汽车的地位。

结论还很难说

汽车制造商推迟或取消电动汽车项目反映了电动汽车市场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需求放缓、充电基础设施不足、高昂的成本和政策不确定性。

电动汽车在未来汽车产业中仍扮演着关键角色,需要制造商、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克服这些挑战。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关注的还是便利性和成本,我们也希望中国的靠谱的企业会越来越好。

作为汽车爱好者的我们,关注的还是乐趣和传承,希望不要为了造车而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