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返利诱惑大,一夜暴富是陷阱”,“花式诈骗要远离,不听不信不转账”……“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梧桐树保险经纪为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工作,用丰富多元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消费者防范金融诈骗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梧桐树保险经纪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带您看看五花八门的金融诈骗是如何运作的?

【典型案例】

2023年底,家在湖北恩施的覃阿姨遇到了一例典型的投资理财类诈骗。据覃阿姨介绍,她在短视频平台上结识了一位网友,该网友自称是专业的“投资导师”,可以为其量身定制理财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覃阿姨和“投资导师”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2023年10月下旬,“导师”给覃阿姨介绍了一款稳定赚钱的投资软件“12315”,让她购买软件内名为“国家债券”的理财产品,且保证可以“一本万利”。覃阿姨在“导师”的强烈推荐下,在该平台注册了账户,并打算在平台投入3万元进行投资。

幸运的是,覃阿姨的女儿发觉了母亲可能受到了电信诈骗,第一时间报警。警方劝阻后,覃阿姨意识到了自己遭遇了骗局。

【老年人是受骗“重灾区”】

从各种渠道公布的金融财产犯罪案件来看,“杀猪盘”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保健品诈骗和收藏品诈骗等几种类型都比较常见。其中,老年人又是被骗的“重灾区”,由于金融知识不足,老年人很容易成为金融诈骗的目标群体。

【如何避免老年人频踩“陷阱”?】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关乎你我每一个人。

作为金融消费者,要提高分析和辨别新事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不要忽视与身边亲友,尤其是“老年人”的沟通交流,适当给予关爱和陪伴,避免其受骗。

作为金融工作者,一方面,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异常行为,如非常规的转账或取现等,及时与他们沟通并提醒风险;另一方面,还应该在日常工作和服务中与老年客户多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金融服务,增加他们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好感和信任。

【说在最后】

梧桐树保险经纪提醒广大消费者: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平台,不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不相信所谓“稳赚不赔”“内幕消息”“大师指点”等投资项目,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盲目跟从。不贪小利、不赚快钱的风险防范意识深入人心,违法行为就会无漏洞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