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该不该领取养老金,该不该涨养老金,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不少委员和代表关注到农民养老金低的问题,纷纷建言提高农民养老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建议农民养老金统一上调,在现有基础上,每人每月至少上调1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呼吁提高农民养老金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差距。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称农民给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做过贡献,应该有制度安排,给他们稳定的保障。

委员和代表们的提议获得了大多数网友的支持,但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有些农民没有交养老金,或者是交的少,交的少,领的少也是正常的。

目前,城乡居民月平均养老金只有179元,不到200元,而城镇职工月平均养老金为3600元,差距在18倍以上。

之所以差距这么大,主要有3个原因。

首先,和我国的社保制度不完善有关。1991年我国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农村只有“低保”制度,大多数农民养老还是要靠自己和子女。

直到2009年,农民养老的问题才引起重视,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新农保”。2014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成为现在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也就是说农民养老保险比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晚了18年,所以,即便是从2009年开始交,最长的也就交了15年,和城镇职工很多交了三四十年的完全不能比。

其次,养老金的调整次数不一样。从2005年到2023年,城镇职工养老金连续19年上涨,预计2024年还会上调。而从2014年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后,总共才上调4次,2024年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月最低标准增加20元。

城镇职工养老金连年涨,城乡居民养老金却很少涨,差距自然会越来越大。

第三,财政补贴力度不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虽然是农民交的少,财政补贴多,但实际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也有财政补贴,而且力度更大,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的2倍。

如果剔除财政补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自2014年即出现当期收支缺口,这么多年还有结余,原因就是加大了财政补贴。

所以,不要认为农民养老金低,完全是因为他们交的少。上调次数少,财政补贴不足,也是他们养老金与城镇职工养老金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提高农民养老金,合情合理,也符合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农民养老金该提高多少呢?钱从哪里来呢?我们先来看两个数据,2023年农村居民月人均消费支出为1514元,农村低保平均为每人每月615元。

要想让农民养老金达到每月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短期内很难做到。但要达到农村低保的月人均水平,却可以做到。比如就按连玉明提出的每人每月上调100元,那用3年左右时间,差不多就可以追上农村低保的水平。

按照1.7亿领取城乡居民养老待遇人数来算,每年就要增加2040亿元。这些钱从哪里来?地方财政肯定是没钱的,那就只能靠中央财政补贴。

一年增加2000亿元,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其实是很划算的,因为补贴的都是低收入群体,他们的边际消费率高于高收入群体。也就是说他们收入很低,一个月补贴100元,他们会拿出来消费。但如果补贴的是高收入群体,他们本来就有多余的存款,有补贴也是存起来。

因此,提高农民养老金待遇,有利于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不过,提议归提议,真正要落实,难度还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