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摄于湖北襄阳米公祠内部)

1

2012年,我在台湾驻点采访三个月。

有一次,我在台北乘坐出租车时跟司机聊起台湾内部的各种乱象,司机也很无奈。

他说,台湾真正有能力的人都不愿意出来“做官”了。

我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呢?

他说,在台湾“做官”,就要不时面对立委的质询,很多时候,所谓的质询,完全变成了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真正有能力的人,谁愿意去接受那种羞辱?

他的这个观点对我冲击很大。

对于那些立委来说,他们会振振有词地说,我代表人民质询官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结果呢?

当对官员问责的质询演变为一场政治表演秀时,当正常的质询变为“党争”的一部分时,结果就是很多有能力、有骨气的台湾优秀人才根本不愿意出来“做官”。最后,反而是便宜了那些“脸皮厚”、能力一般、善于打嘴仗的平庸政客。

这其实就是“好心办坏事”。

2

说到“好心办坏事”,全世界都不缺这样的例子。

很多事情,尽管出发点看起来是“好的”,但是,一旦做过了头,反而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

3

借着上面的故事,我今天再来谈谈,在今天的中国,作为网民,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民营企业家?

昨天,我在文章里问大家,民营企业家及其家人是否可以移民?

回答真是各种各样。

有人说,不应该。

还有的人说,“民营企业家在中国赚了钱然后移民,就是吃里扒外。”

还有人说,“民营企业家移民就是叛国。”

也有人说,“你可以选择移民,但是,我可以选择不买你的产品。”

还有人建议,应该对移民海外的人征收“弃籍税”。

我觉得,今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一定要放弃上纲上线、扣帽子的做法。

对于反对民营企业家及其家人移民的意见,我们要去了解这种意见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说,这些人就是“民粹分子”。

一旦“帽子”满天飞,要进行理性讨论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4

今天,互联网上各种意见都有。

其中,难免有一些“喊打喊杀”的,这让一些人感到很不舒服。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社会,总有一些偏激的声音。只是以前,这些偏激的声音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播,现在,有了互联网,一些偏激的声音可以传播得很广,能找到更多“同气相连”的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整体就变得越来越“偏激”了。

决定中国社会是否“偏激”的,不是互联网上有没有“偏激”的声音,而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什么样的?政府的政策取向是什么样的?

5

今天,放眼全球,美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要比中国严重得多。

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选举政治特性决定的。

那些担心中国大蒜、担心中国起重机、担心华为、担心TikTok的美国政客,并不是真的“笨”,更不是真的“傻”,相反,他们精明得很,他们知道,只有用这种极端化的政治作秀举动,才能引发媒体和选民的关注,才能提高他们的影响力,才能为他们获得更多的选票。

咄咄怪事之下,依然是“无利不起早”的简单逻辑。

这也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最后大概率会走向民粹主义,甚至是法西斯主义的内在原因。

6

反观中国,虽然,网上偏激的声音有很多,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决定中国的大政方针,更不决定中国的法律法规。

在中国,党和政府整体上是非常理性的。

美西方国家政客那种劣质的极端表演,在中国既无必要,也根本不可能产生。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有民营企业家,或者是知识分子,看到网上有一些偏激的意见,也不用过于担心。

任何时候,看中国,不是看网络意见,而是看大政方针。

7

网络上说“民营企业家就是资本家”的人,要求打击、禁止民营企业家的人,肯定有,但绝对不是主流。

批评民营企业家的人,也都不是“民粹”。

过去几年,一些不良民营企业家的做法,确实引发了很多网民的不满:

——恒大的许家印及其家族,把财富个人化、债务社会化、责任国家化,引发了很多网民的不满;

——一些民营企业家违法乱纪,偷税漏税,美化“996”,通过非法手段向海外转移资产等,也引发了一些民众的不满。

所以,当有网民对民营企业家提出批评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要给人家统统扣上一顶“民粹”“极左”的帽子,而是首先要看看,大家的不满情绪来源是什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大家的意见有没有合理的成分?

网民对民营企业家违法乱纪行为的批评,是应该的,也是恰当的,这也是正常舆论监督的一部分。

8

我们要反对的,是那种针对民营企业家极端的、非理性的、上纲上线式的攻击,尤其要反对那些为了收割“带血的流量”,故意通过编造谣言在攻击民营企业家的人。

比如,农夫山泉当然可以批评,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作为“中国首富”,他和家人的一言一行,被公众放大来审视,也是正常的。

我们应该反对的是,不良自媒体故意蹭流量,编造农夫山泉旗下“东方树叶”外包装是“给靖国神社招魂”、“是在宣扬日本文化”谣言的行为。

一旦开始用捕风捉影、编造谣言的方式攻击一家企业,这就绝对不再是理性的批评了,而是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

9

我们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还是要多提底线要求,少提、慎提高标准的道德要求。

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基本要求,还是看他们是否依法依规经营,是否创造了就业,是否缴纳了税收,是否为社会做出了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贡献。

如果我们习惯于用高标准的道德要求去评判一个民营企业家,结果只能是让民营企业家群体感到战战兢兢、动辄得咎,反而会影响他们聚焦精力办好企业。

就拿民营企业家能否移民的问题来说,你说不可以,那么,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一下:

——民营企业家及其家人可以去美国、日本留学吗?

——民营企业家及其家人可以去美国、日本旅游吗?去旅游了,可以公开发朋友圈吗?

——民营企业家及其家人可以去美国治病吗?

——民营企业家可以去美国购买房产吗?

——民营企业家可以用美国、日本的产品吗?用了,可以说美国、日本的产品好吗?

如果不回到法治的精神,一味用道德标准来要求民营企业家,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清单会越拉越长,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判断,根本不会有所谓的共识,只会产生无休止的内耗、内斗。

还是那句话,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营企业家来说,他们创业本来也是在做一份工作,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用把民营企业家抬到非常高的位置,然后用很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他们,甚至是绑架他们。

10

当然,对于少数已经成为公众人物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确实需要谨言慎行。

这就叫做“欲戴王冠,秉承其重”,或者叫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对于这部分民营企业家,大家有更高的期待、更高的要求,也是正常的。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只要他们不违法违规,这就够了。

他们只要依法依规把企业经营好了,创造了就业,缴纳了税收,就是对社会有贡献的。

人家去不去美国留学、去不去美国旅游、有没有移民美国的打算,你管他干什么呢?

如果我们的舆论环境变得对民营企业家非常严苛,这对国家、对社会、对我们每个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些民营企业家可能会想:“我拼死拼活,把企业做大,然后,就得接受网民用放大镜盯着我,不仅盯着我是否违法违规,还盯着我是不是一个道德模范,那么,我辛辛苦苦把企业做大有什么好处呢?”

还有民营企业家甚至会想:“如果我动辄得咎,那我还不如‘躺平’算了。小富即安,闷声发大财,多好啊?或者,我干脆移民,顺便把工厂、资产都转移到国外去,你们不就管不着我了?”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有这种“不如选择躺平”的打算,有这种“不如选择移民”的打算,这对中国经济到底是好是坏?对于我们每个人到底是好是坏?

相信只要有点常识的人,都能想清楚这个问题。

还是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故事,我们不能“好心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