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章对你有用,请在文末点击“在看”,“分享”和“赞”

今天这篇文章不谈芯,和大家谈谈心。文末有抽奖,也可以直接拉到最后参与。不过今天的内容很走心,建议看看。

老粉应该都发现了,最近几个月更新的比较佛系。除了过年之外,时间主要被两个事情占据:1、生病;2、工作。

今年冬天,北京就不知道来了几波毒,身边的同事朋友几乎人人中招,我也不例外。只不过,这次中招比口罩期间的毒好像还要猛很多。几乎整个一月,我都在疯狂咳嗽中度过,什么刀片嗓已经不能形容当时的感受,甚至每天晚上都会咳醒。打个比方,就像打嗝的时候很难停下来,只不过换成了咳嗽。

去测了甲乙流+新冠,但都是阴性。吃了两周抗生素,最后实在扛不住去了医院,诊断肺炎+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只能推掉了所有工作(包括一个出国计划),也停更了一段时间,索性安心在家静养。好在现在好差不多了。

生病期间,虽然身体在歇着,但脑子还是闲不下来,想通了四件事情,也是2024年我的努力方向,和大家分享+共勉。

一、生活是冲刺,不是马拉松

这句话来自一本书《精力管理》。这本书里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我们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不该过度考虑管理「时间」,而是应该更多专注于管理「精力」

时间和精力的本质区别是,时间是不可再生、不可逆转的珍贵资源,而精力却是可以再生、可以培养、甚至可以通过锻炼增长的能力,包括体能、情感、思维、意志。所以管理精力的本质,其实就是培养自己在单位时间内产出效率最大化的能力。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全情投入」。

但是,也并不是说要无时无刻都要全情投入,变成工作狂,这样迟早会被无穷无尽的工作淹没,也很难有时间抬头看看前进的方向到底是否正确。

很多人把生命看做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不断消耗自己,却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但其实人生或许更应该是一次次的短跑冲刺,在很短的时间里奋力奔跑达到目标,在其他时间修养提升,准备迎接下一个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有点像很多动物的捕食方法。狮子老虎鳄鱼蟒蛇这些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并不是每天疲于奔命、追着猎物跑。而是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或者默默接近猎物,然后时机成熟后用最大能量一击毙命。

在实操的角度,这和我之前看过的很多高效工作方法有共通之处。比如对于琐碎的事情(比如回邮件),与其来一个处理一个,不如将他们收集起来统一处理。我在工作时会将电子设备调到勿扰模式,只给少数重要的人开白名单,几个小时之后再去看微信飞书邮件有没有新消息。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不会每天写一点,而是在某一天找一大块时间,一口气写完、甚至写好几篇,平时剩下的时间就只用来阅读和输入。

用计算机术语来说,这种批量处理方法,能节省很多为了处理中断和上下文切换带来的开销。

再多说几句。除了身体的精力,精神上的能量也很重要。2023年我的一个重要尝试,就是正念,它极大帮助我提升了专注力和精神能量,让我能更好聚焦。但正念需要长久练习,这也是我2024年希望继续提升的方向。

二、如果你不主动安排生活,会有别人为你安排

这句话的英文是:if you don't prioritise your life, someone else will. 它来自这本书《essentialism(本质主义)》。我在英国买的英文版,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很受触动的。

我和很多人聊天的开场白,已经从「吃了没」,变成了「最近忙不忙」,而得到的答案(不管是我还是对方),大概率都是「忙」。忙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主旋律,可或许大多数人都没想过,自己忙的到底有没有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很多人认为,我只有忙起来、在单位时间做更多的事、把自己的日程填满,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通常情况下,这样的人也不习惯拒绝别人,会轻易接受别人推过来的很多事情。正是因为自己没有主动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导致自己的时间被别人的事情占满了。如果你感觉自己天天在「瞎忙」,却想不出来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有用的事情,那你很可能就陷入了这个「被安排」的困境。这还没完,最后甚至会发现反而多做多错,容易成为传说中的背锅侠。

《essentialism》这本书认为,生活本身就是「trival many vs vital few (琐碎的多数 vs 重要的少数)」二者的博弈。很显然,我们应该无脑选择后者,自己把握生活的节奏,不被海量的工作压垮。

为了做到这一点,书中提到了三个有用的思维方式:

  • 更少但更好:即自己主动选择要做的事情,且意识到只有极少数事情是真正有意义的。

  • 构建追求「少」的体系:比如默认向事情说不,除非这件事是真正有意义的。

  • 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即思考先于行动,并且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快乐。

看了这本书我也在反思,自己生病是否是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去做「琐碎的多数」,而忽略了「重要的少数」,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新的一年,也希望自己能聚焦真正重要的事,比如健康、家庭,多做真正喜欢的工作,主动安排生活。

三、如果你想减肥,就每天称体重

休息这段时间正好是贺岁档,看了几个电影,《热辣滚烫》相信很多人也都看了吧。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结尾放的贾玲减肥日记,记录了每天体重的变化,直到最后达到目标。这让我想到了标题的这句话:如果你想减肥,就每天称体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这代表了实现目标的时候「量化」的重要性。它背后隐含的重点,是下面这句话:

What gets measured gets managed, what gets managed gets improved.

大意是一件事只有不断被衡量,才会被很好的管理起来,然后才会得到提升。我没想到很信达雅的翻译,大神们可以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翻译。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其实贾玲的减肥过程就很好的体现了这句话表达的含义。通过不断量化和衡量自己的努力,能不断产生更多动力。比如发现体重下降,或者健身的时候看到能举铁的重量更大,都会让人觉得自己在不断取得进步,从而更加有动力向前。

此外,量化的数据能更加清晰的给到反馈,让我们很容易判断哪些东西做的对、哪些东西做的不对。所以,量化-管理-提升这三点,其实是个正向的循环。不仅健身是这个道理,其他工作和学习也同样如此。应该努力尝试量化做事的过程(比如锻炼时长)和结果(比如体重),然后根据数据做更加针对性的管理,坚持下去相信就会有所提升。

四、成年人,要有自己的爱好

有了小朋友之后,就会一直想要挖掘他的兴趣和爱好。但事实上,作为成年人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爱好。但这里的爱好,是需要持续投入钻研,然后能不断获得提升的那种。玩游戏打牌算不算呢?如果能让你不断钻研提升的话应该也算,但如果只是消遣,那就不算了。

前两天看九边写的文章,发现我和他想的非常像。引用他写的内容,就是爱好「退一步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色彩,进一步可能就是你职业生涯后半期唯一的救赎」。当然他说的有点玄幻了,意思是即使你失业了,但如果有一技之长,说不定还能转型当个钓鱼博主、手工博主、户外博主之类的。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之前我几乎没什么爱好,但去年找到了一个:滑雪。白色鸦片真的不是盖的,去年初开始,我大概花了几十上百个小时钻研这玩意儿,包括在室内的雪机上学习基本动作,这个雪季也去了崇礼十几天。滑雪有个著名的「愚昧之巅」图,说的就是滑雪不同过程的心理变化,我现在应该在愚昧之巅右侧的山谷里徘徊。

滑雪这个爱好带给我的精神层面的好处主要有两个。首先就是极度专注。有这么一句话,滑雪的尽头是骨科,说明这其实是个比较高危的运动,摔跤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一旦滑起来,脑子里就只有动作本身,容不得任何杂念。虽然一天能滑五六个小时,但这个过程中也不觉得饿、不觉得渴、也不怎么累,就是因为极度专注。这种状态能一直延续到离开雪场,我会发现滑完雪后的工作效率非常之高,也是因为专注的延续。

第二个好处,就是让我正视恐惧、克服恐惧。滑雪本身是个反人性的过程,特别是双板,身体要向前、投入陡坡的怀抱,才能控制好速度。相反,越害怕、越往后坐,就越停不下来。

俞敏洪是滑雪发烧友,今年还带整个东方甄选去太舞雪场开年会。他在缆车上说,「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是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我深有同感。人生也是这样,只有直面挑战,才能克服挑战。之后遇到新的困难,想想在雪山顶让自己纵身跃下的那一刻,就是解决困难的开始。

最近在追一个剧《南来北往》,里面其实也发现了爱好的重要性。小白饰演的警察特别爱画画,结果工作的时候就用这个技能画了犯人画像、甚至对谈恋爱泡妞也有帮助。

所以新的一年,也祝愿读者朋友们找到自己的爱好,在不断克服「愚昧之巅」的路上越走越远。

结语

最后的最后,感谢各位老铁对老石谈芯的支持和喜爱。我特别定制了一些老石谈芯的2024日程本,可以用来记录每天的日程、待办和工作,质感不错。抽N个送给大家!参与方式:公众号后台回复2024,即可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的一年,也希望老铁继续支持,多多点赞分享留言,我也会不断创作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

2024,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