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20年,最后还得“去种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如今的社会现状无一不是“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

从前,村里但凡有个考上大专的,就能得意洋洋有个好工作。

如今,本科毕业出来的孩子,一个个都还在大街上跑起了“外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是为啥?在今年秋招消息放榜后,大家傻眼了!

如今市面上的大学生早就“两块1斤”,泛滥遍地了但凡是家差不多的企业,他们的招人标准高到离谱。

这让大学生们喊得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甚至许多招聘者当场表示:我们给你机会,你们也不中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眼望去,招聘市场上起步要求赫然写着“研究生”,甚至有很多岗位只有“博士”才能入人家眼

而仅有的那些本科生尚可一试的岗位,竟然还需要再经历一次“高考”。

面对这样的现状,不少大学生不禁感叹自己的“无能”,仿佛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没有灯的小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还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不禁让人发愁,这究竟是找工作,还是在频频找南墙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我国正处于一个教育大众化和学历膨胀的特殊时期。每年的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严重失去了平衡。

这种供需错位导致了从学校出来的本科生,一个个变成了落难的“流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春季7000多家国企举办了大规模校园招聘原本是想为广大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但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这些国企公布的招聘条件苛刻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绝大多数岗位都要求应聘者至少拥有硕士学位,有些甚至只招收博士生,而本科生连门槛都够不着

满怀憧憬的他们不禁自嘲道:"即便给我机会,我也难以获得offer啊。"

除了高学历外,很多公司还要专业必须严格相符,可谓挑剔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毕竟高学历代表着高能力,研究生经过多年的深造必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入职后可以迅速胜任工作并减少培训成本,而本科生则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培养,存在因能力不足而离职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就是想落座的人太多了,可没有坑也不行啊!岗位实在有限,而报名人数却成山,为了筛选合适的人选,学历成了再合适不过的硬性标准。

为了在一群“新出炉的犊子”中挑出优秀的,那只能从上往下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纷纷选择继续深造以提高学历,期望能够在未来的求职中占据一定优势。

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做出同样的决定时,将会形成一个“死循环”,到那时就不知该轮到啥学历“泛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求学的艰辛和家庭的期望压力,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广大应届毕业生不禁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的大学生泛滥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砸锅卖铁送你上大学

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为扩大招生规模不遗余力,除了增加传统专业学生数量外,还纷纷成立了新的高等学府,可教育质量似乎未能与招生规模同步提升。

许多高校的教学往往停留在对专业知识的浅尝辄止,学生对所学专业只能一知半解,难以真正掌握专门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人家当然会选择对他们能够提供价值的人群,否则只会浪费精力。

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获得更高学历证书,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本科已经无法满足好工作的需求,学生们只能选择继续提高自己的资历,而考研读博就成了当下主流的“业务”。

考上则皆大欢喜,但考不上的却占大多数。即使如此,本科生这群“萝卜”就更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家长们对于子女上大学的期望值过高,似乎将大学文凭视为通往理想工作的敲门砖

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孩子完成学业,甚至喊出了“砸锅卖铁送你上大学”的口号。

可殊不知,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流行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格局打开,放平心态

近年来,不少中小企业为吸引人才,效仿大企业提高了招聘门槛,明确限制了学历和经历要求。

花费数年心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无疑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困惑与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一困境,一些人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期获得更高学历,提升自身竞争力。

但另一些人则选择主动求职,即便无法一蹴而就进入心仪公司,也愿意先在中小企业累积经验为将来进入更好的公司做好准备。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摆脱固有思维束缚,主动拥抱失败。所以在这个变化极速的时代下,自己的适应力强也是一个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质疑传统观念,敢于探索未知领域,这样在面对未来工作时才能更加从容不迫。

在进入社会之前,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断地在自己身上“灌入金水”,提前让自己变得优秀,“百日磨枪,待到用时方能百战百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倘若在找工作这条路上实在走不通的话,不妨试试创业虽然风险较高,但政府对毕业生创业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可有效降低风险。

在创业过程中,不仅可锻炼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培养领导力和创新思维,更能为将来成为职场佼佼者做好充分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选择何种道路,关键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进步,秉承终身教育的理念。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科技即将可以“完全替代”劳动我们只有做到不停地向前奔跑,超越科技的力量,或许才能找到成功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认为

尽管求职之路充满艰辛和不确定性,但每一位大学生仍需为自己的未来承担起责任。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找到既满意又适合自己的工作,成为了摆在每位毕业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对于某些专业领域而言,创业或继续深造才是更为合适的选择。那么,究竟是坚持寻找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还是勇敢地探索新的可能性?

在未来的道路上,大学生们将如何选择,他们又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