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北方人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脱掉厚厚的外套,在暖气的加持之下,甚至还会穿上短袖短裤。

而南方人则是第一时间打开空调制暖,来抵御严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我们不禁会想,古人没有暖气和空调,甚至没有羽绒服,他们的冬天是怎样度过的呢?

可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他们过冬的方式可谓是花样百出。

建筑取暖

旧石器时代,火是最重要的取暖工具。那时候的人们在发现火这个神奇的东西之后,逐渐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探出火的特性之后,他们通常会在严寒的季节,在洞穴或房屋中点燃火堆,利用火来保持体温。

当然火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应急措施,长久看来只靠着火还是不行的, 必须从长久居住的房子来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会在房屋的墙壁上加厚草、树叶、泥土等材料来保温,或者在房屋内部使用火塘或壁炉等设施来加热房间。

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古代人来说,建造房屋也是过冬的重要措施之一。他们会在房屋的墙壁上加厚材料,如石头、泥土等,以增加保温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物件取暖

在春秋时期,室内取暖的燎炉已经非常普及。这些燎炉是由青铜或铁、陶等材料制作而成,外观精美,雕有各种纹饰,非常具有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王公贵族来说,他们使用的燎炉更加豪华和精致,多为青铜制作,能够很好地散热,周围还常常雕有精美的纹饰,不仅实用,更具有观赏价值。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使用的燎炉则相对简单,但也能满足基本的取暖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燎炉之外,火盆和火炉等取暖的物件也同样受欢迎。这些设备在材料、工艺和外观上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温暖和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为了方便出门的时候不受冷空气侵袭,古人还发明了一个十分小巧的小暖炉,也就是手炉。

手炉就是古人的暖手宝,内部放置火炭或热灶灰,外部包裹着精美的罩子,可以捧在手上或放入袖子内,为古人提供了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炉的设计小巧精致,外观光滑且散热性能良好,是古人们不可或缺的取暖神器。

既然有手炉,那是不是也有脚炉呢?还真猜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脚炉比手炉稍大一些,也被称为脚婆。它通常被放在被窝里,是不是有些像80年代的红色暖水壶?和现在的暖手宝也是一个相同的概念

直到棉花传进中国后,逐渐成为了寻常百姓家的常见之物,这也让人们有了一种平价且实用的保暖方式,不再需要穿着破旧的缊袍在寒风中颤抖。

明代内阁大学士邱浚曾赞叹道:“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当时,不论地域或贫富,棉花都成为了人们赖以过冬的宝贵之物。

要风度也要温度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到冬天,古人里三层外三层的裹住自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较之下我们如今的羽绒服已经是非常轻便,但还是略显臃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想而知古人当时的装束会有多么滑稽,这时候有人就好奇了,他们就不能穿点好看的吗,毕竟古人可是非常爱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在后宫佳丽三千人的着装上给了我们答案

看过一些古装电视剧我们不难发现,剧中的人物在冬天,除了本身穿的里三层外三层之外,还会单独搭配一件动物皮毛来抵御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论男女,只要是达官显贵,都会制作一些动物皮毛制作的超大“斗篷”,不仅看起来十分厚实,加上有动物皮毛的加持,一件过冬估计都不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宫里的女眷还会搭配一些动物皮毛的小围巾,或者别的既保暖又美观的装饰品,也同样能够起到保暖的作用。

锦帽貂裘更是达官贵人的标配,这些服饰不仅质地优良,而且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经》中就有“君子至止,锦衣狐裘”的描述,说明了当时贵族们对华丽的服饰的追求。

而在电视剧《甄嬛传》中,皇帝妃嫔身着貂裘披风,手拿暖炉,有的还会拿貂绒制作的暖手套,这些细节都充分展示了古代皇室成员对于服饰的讲究和精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暖消暑都是一把好手

其实不只是取暖,古人在消暑上也有别出心裁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周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冰窖储存冰块,以备夏天使用。这些冰窖通常建在地下,深度可达数米,能够保持冰块常年不融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的优势,将水引到屋顶,然后利用水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同时,风一吹过,也会带走热量,使室内更加凉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应该听说过元代的“冰酪”吧,其实这些美味都离不开古代“冰鉴”的助力。

“冰鉴”是一种用来盛冰的器具,可以将新鲜瓜果或者饮料冰镇其中,随时取用,非常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自凉。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通过描述一扇窗户、一股清风,表现出了一种心静自然凉的状态,仅仅一句诗,就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古人是如何在炎热的夏天中保持冷静和舒适的。

现代制暖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现代人比起古代人来可是幸福多了,不仅有空调可以制暖,还有每年冬季按时送达的暖气提供千家万户使用。

相比较空调而言,可能暖气会更加让大家舒适。

空调说白了就是在吹暖风,一直冷就要一直吹,吹几个小时之后就会觉得十分的干燥,嘴巴干裂皮肤起白屑,整个人就算一直喝水补充水分也是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暖气比起空调来确实更胜一筹, 虽然用起来也会有些干燥,但要比空调的制暖性更好。

它们通常以地暖或者暖气片的形式取暖,老式房子里用的一般都是暖气片,新建房就会提前预留暖气位置,也就是“地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外面寒风萧瑟,只要回到家就仿佛四季如春,也不用穿的十分臃肿,有了暖气既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度过整个冬天,不得不说真的是科技改变生活。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了,不过再怎么说还是现在的地暖空调更加让我们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有去古代体验的机会,大家又会有什么取暖小妙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