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国被迫卷入战争,以目前的工业产能每天能生产出多少发导弹?日产5万可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目前人类的战争模式已经发展到了什么地步。目前唯一能看出来的只有俄乌战争,以色列和美国的治安战并不能代表大国的真正实力。

在俄乌战争前期,俄罗斯的坦克装甲车一度开到了基辅,以为可以来一次快速突袭,谁曾想被乌克兰使用巷战和反坦克导弹打的差点不能自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23年,俄罗斯学乖了,构筑防线稳扎稳打,用无人机和普里戈金的瓦格纳集团军一步一步消耗乌军的有生力量。俄罗斯能够稳住脚步,多亏了无人机,柳叶刀巡飞弹、fpv自杀式无人机、天竺葵2巡飞弹,这三款都属于无人机的变种。

为此有很多专家说,无人机的出现,把坦克和近程导弹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1000美元一架的无人机挂载迫击炮弹就能干掉艾布拉姆斯坦克,有这么廉价的攻击武器,还要什么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专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俄罗斯要是有钱有产能,他们会选择廉价的自杀无人机吗?

中国要是打这样的仗,肯定会使用更好的导弹。因为我们的产能充足,一天生产5万发导弹完全没问题,即便用导弹打单兵我们也玩得起。

注意,这里的导弹不是洲际导弹,也不是用来打舰船的反舰导弹,而是用来反坦克和反步兵的短程导弹,射程在50公里以内,战斗部在5公斤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防务展上,我们就有曝光,一名士兵可以携带六枚QN-202微型导弹,这款导弹长度只有52厘米,和冲锋枪长度差不多,直径4厘米,可以放到一个小背包里,想用的时候拿出来,朝天射一发就行。不需要瞄准,因为它有自寻功能,制导方式是惯性+红外+图相匹配。飞行速度能达到亚音速,比无人机快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太小了,威力打坦克不行,而且射程只有3公里。这款导弹的价格比较便宜,对外出售3万元人民币,按照军火利润200%来计算,这款导弹出厂价差不多1万元。自用的话不会比1000美元的无人机贵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象一下,我们把这个导弹放大,射程提高到20公里,战斗部装药2公斤TNT,那么它是不是就可以像巡飞弹那样使用了呢?加上金属射流破甲弹打坦克也毫无问题。

中国现在生产这样的导弹,完全不用手搓,可以进行自动化生产。去年央视曝光的霹雳-15空对空导弹生产车间都见不到几个人,全部都是工业机器,连药柱都是机器人装的,这个实力全世界只有中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弹的核心其实只有三个,推进剂、制导组件、战斗部。最关键的就是制导组件,以前导弹的制导组件都是用高精密机床加工出来的,比如惯性陀螺仪,即便是欧美的导弹激光陀螺仪也需要人工安装。而中国在2020年搞出了集成化的激光陀螺仪,完全不要人工安装,用深紫外光在硅基材料上刻蚀出一个光纤通路,就和芯片生产一样,精度只要达到150纳米级别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本国就能造这种机器,搞定了这个,其它都不是难事。亚音速小导弹外壳用玻璃钢估计都行,不需要耐高温。推进剂和战斗部中东的拖鞋大军都能搞的出来,这对于中国来讲太简单了。

在战时,国家军工生产厂只要造炸药和推进剂就行,剩余的完全可以下放到民企,产量大价格就便宜,一枚2万元绝对没问题。十万枚才20个亿,这些导弹足以扭俄乌战争的战局了。如果再涂上隐身涂料,那就更加完美,这比无人机厉害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端导弹方面,我们的产能也不错,像东风-17这样的,开足马力一年产个2000枚毫无问题。看起来好像不多,但是至少比美日韩强,他们年产量为0,美国10年都没有搓出一枚。这类导弹也不用那么多,又不是打外星人,整个几十万枚地球都得颤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去年11月份,央视还曝光了我国已经搞定了CL20大规模生产问题,1克成本压缩到了1元。这种炸药是高端导弹战斗部的关键,威力是TNT的3~4倍。有趣的是美国生产的1克要500美元以上,比黄金价格还高,可以预见以后我们的导弹会越来越便宜。在武器没有代差的情况下,大国打仗拼的就是工业生产能力。这方面中国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