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建桥要3万,相关部门说几十万才能保证安全,究竟孰是孰非”?湖北天门,村里原本有座桥,但距离田地太远,村民下地干活要绕几里路,准备自捐3万元修建农用桥,不料镇里竟不同意,于是找来记者帮忙。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案例来源:垅上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先生是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镇邬月村村民,据他讲述,他们村的村庄和农田之间隔着一条沟,平时村民们下地干活要绕几里路,耕种非常不便。

梁先生年底经商回家,便组织在外做生意的村民一起捐资3万多元,准备自行在沟上修建一座2.2米宽的农用桥,上面只允许人行走,不准备通行车辆。

对于梁先生的善举,村民们纷纷拍手叫好,有人主动勘察选址,并将水沟填土挖平,本以为桥很快就能建好,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镇里竟然不同意他们自行建桥。

无奈之下,村民们只能找到记者帮忙协调,随后,记者来到现场了解情况,村民熊师傅表示,他们村有几百亩地都在沟对面,耕种非常不便。

农忙时为了少绕路,大家只能从村里的一处泵站钻过去,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掉沟里,非常危险,不久前还有名女子掉进沟里,幸亏水不深,被人及时拉上来才没有发生意外。

见有记者采访,村民们纷纷上前诉苦,蔡大妈说,她家就住在沟一侧,也有几亩地在沟对面,直线距离很近,但受沟的影响,每次去地里打药、除草都要绕很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梁先生带头捐资建桥,方便村民耕种是件大好事,大家都很支持,也有人愿意为此跑腿,既然村民们确实有建桥的需要,也有人自愿出钱修桥,那么镇里为什么不同意呢?

梁先生表示,自己曾就建桥一事,去找过两次相关人员:开始我们找的是河长,到河长办公室后,河长说不归我们管,叫我们去找水工部。

于是梁先生就带人找到水工部,话还没说完,对方就说:现在不支持,你们要做桥,为什么不会弯一点路?梁先生见状就没有继续说此事。

实际上,梁先生他们连建桥方案都已经做好,没想到镇里竟不同意他们自行修建,为弄清楚这其中的缘由,记者找到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了解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方表示,修建农用桥手续很复杂,不是村民想建就建的,需要向相关部门申报,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随后,记者找到交通运输局了解情况。

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只管主干道,村间小道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让记者去水利部门咨询;记者来到水利部门了解情况时,负责人又表示,他们只管市级主要干渠,像村里的那些小河沟不归他们管,让记者去镇政府咨询。

这些人的球技一个比一个高,记者辗转几个部门,都没有得到确切回复,此时,村民们有些等不及,自己请来挖机直接干起来。

在现场,记者碰到前来阻止的村书记,对于村民们捐资修桥一事,他给出这样的说法:修这个桥,就一定要到镇里备案,我会来镇里,把主要领导干部接过去,到现场实地查看。

村书记表示,他们并非不同意村民自己修桥,而是原本需要几十万才能建好的农用桥,村民只花3万自建,桥的质量实在让人担忧。

接下来,他会向上级部门报备,并带一些专业人员去现场实地考察,结合当地老百姓的要求,尽快确定建桥方案,完成上述工作后,再找专业团队来施工,争取早日把桥建好。

那么,此事从法律上该如何认定?

首先,私自建桥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诸如结构不稳定、材料不合格、不符合规范、地质条件不清楚、潜在环境影响以及缺乏维护保养等。

因此,为确保公共安全和保护自身利益,建桥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筑行业规范要求,通过正规渠道申请、设计、建造桥梁,并由专业机构进行验收和维护。

总体来说,修建过程中要有规划和调研、征求意见、寻找资金支持、设计和评估、批准和审批、施工和监督、竣工验收等基本环节。

当前,村民们自筹资金3万准备建桥,只是确定资金来源,其他环节没有落实,尤其是先期调研阶段,必须设计评估和经有关部门批准审批,否则万一造成危害后果,影响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由于农用桥的特殊性,批准和审批部门比较复杂,可能涉及城乡规划部门、交通管理局、环境保护部门等,村民应向镇政府申请建桥许可,并提交必要的文件和申请。

之后,由镇政府去具体对接业务部门,这样更有利于工作开展,若经调研可行性不够,政府需明确答复,并做好解释工作。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