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人工智能技术大出风头的时候,钢铁侠马斯克却对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火力全开。2月29日,马斯克在旧金山法院对OpenAI及公司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和总裁布罗克曼提起诉讼,他斥责奥特曼违背“初心”,要求OpenAI恢复开源并给予赔偿。马斯克近日又在 X 表示,如果 OpenAI 同意将名称改为“ClosedAI”,他就撤销针对 OpenAI 的诉讼。

这种近乎恶作剧的搞法体现了马斯克鲜明的个性。为了理想和事业,眼睛里揉不进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斯克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与他不忘初心,在创业过程中始终追逐梦想分不开。特别是为了移民火星创立太空探索公司中的波折,把马斯克疯狂冒险的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终极理想的实现,需要若干个小目标的完成。它们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公式,在完成化学反应的最后一步发生了质变。因此,越是远大的目标,"阶段性成功"就越显得重要,一锤定音只是诱惑你急于求成的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构想出移民火星的"火星绿洲"计划以后,马斯克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如何把温室送到火星上,那需要一个推动力强大的运载火箭。为此, SpaceX 开始了研发工作。

个性强悍的马斯克在管理团队时却表现出了特别的耐心,他把那些参与智力贡献和体力付出的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让 SpaceX 从上到下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让研发很快进入高速运转阶段。就在这时,美国国防部联系了马斯克,表示他们也打算通过 SpaceX 发射一枚卫星。为此,马斯克的团队每天工作20个小时,每个星期休息一天,还有一些人全年无休,只能在星期日晚上玩一会儿游戏。在这帮执迷太空的狂人努力下, SpaceX 终于研发出了"猎鹰1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猎鹰1号"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星球大战》中的千年隼号有着渊源:马斯克喜欢这个系列的科幻电影,他也把自己想象成未来世界的创造者。

"猎鹰1号"马上成为太空极客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对火箭什么时候上天并没有太大兴趣,他们只是为制造低价格的火箭感到兴奋,因为"猎鹰1号"的造价只有690万美元,能够运载1400磅的物体,而在市场上一枚重达550磅的运载火箭至少需要3000万美元的成本,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可能实现太空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军方人员也在关注着 SpaceX 的一举一动,他们当中有人提出给军队配备更强大的太空装备,但是需要降低成本,所以在这方面美国军方和马斯克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他们并不认为马斯克是在白日做梦,而是以超凡的胆识在完成一件别人不愿意为之冒险的工作,这正是美国航天界需要的探索精神。

为了给自己的火箭宣传造势,马斯克在华盛顿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猎鹰1号"的火箭模型,同时还抛出了一颗"重磅炮弹": SpaceX 在研制"猎鹰1号"的同时正准备"猎鹰5号"的生产计划。按照马斯克的说法,"猎鹰5号"无论从性能上还是运载能力上都要超过"猎鹰1号",它能够承载9200磅的物体,能够在3台引擎失灵的情况下继续完成任务﹣﹣这是当时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除此之外,"猎鹰5号"还能够发射到国际空间站,具备了为空间站进行补给的能力,这意味着 SpaceX 将获得更多的商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研发和营销结合在一起,是马斯克一路走来的杀手锏。

天才不能闭门造车,天才要时不时地打开窗户让外面的人知道他在干什么。这对马斯克来说就是要不断说服资本大鳄投资,说服美国政府下订单,说服广大民众予以支持。这个挑战对马斯克来说,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