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不是很喜欢小孩,倒也不是说他们都不可爱,只是觉得,小孩并不是讲道理的一类群体。

他们总是可以那么随心所欲,开心了就哈哈大笑,不顺心了,马上可以拿出自己最厉害的法宝“哭”,来应对当下的不快。

都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可正如没法跟小孩讲理一般,任何真理都是有特定的语境与对象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得懂你讲的道理,甚至很多人并不愿意和你讲道理。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过年,表姐家发生了一件极不愉快的事。

表姐去年年底结婚了,过年期间两家相互走动,本是顺理成章的事。

表姐作为新媳妇,想着在公婆家,婆婆烧饭待客,按理总要公婆开口叫自己的父母才合适。

于是就跟姐夫讲道理,催姐夫去跟父母提。

而姐夫听着这一板一眼的大道理,觉得姐姐太见外了。后来实在听得腻烦了,就没好气地让他妈赶紧打电话,以后不要这么没道理。

姐夫妈妈一听这话,委屈地立马掉下了眼泪,直哭诉自己一辈子都是为了孩子,儿子结婚了,自己做主就好,为什么一定要让她出面。

姐夫爸爸一看这情形,以为姐姐父母说了什么责难姐夫妈妈的话,当着表姐的面就发了狠话:

“好好吃顿饭非弄成这样,这么难搞,以后大家不要来往了。”

表姐一看自己的原意被曲解成这样,自己的父母还被当众下了逐客令,着急地一时不知该生气还是难过。

好不容易赶紧收拾起自己的心情,想跟公婆讲清道理,挽回局面。

结果姐夫责怪她太讲死理,一定要自己去传达才引发的矛盾,公婆沉浸在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还要被表姐一家责难的气愤里,大家各有各的理,谁都听不进对方的话,气得表姐当场回了娘家。

明明就是过年,主人家开口邀客的一点小事,结果到最后都没人妥协,大家都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最大的受害者。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子曾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是说,道是无法言说的,那些可以说清楚的,便不是真正的道。

表姐的事,说的恰恰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家的道理,分开都尚能说通,但偏偏这个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既然不能解决,彼此也都无法认同,也就不存在谁的道理是真正的道理一说了。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没有是非观念,凡事只要自己能有一套道理自恰就行了。

只是说在家庭里,除了道理外,还有亲子,还有夫妻,更重要的,是有情,这是道理所讲不清楚的。

有时在家里一味讲道理,往往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反而会让对方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从而衍变成一场情绪对抗。

我跟你讲道理,你跟我谈态度,谈尊卑,谈付出。

没站在同一角度,同一立场看问题,注定鸡同鸭讲,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自然就是在做无用功。

这个时代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意味着与父母的思维差距越来越大。

在跟父母的沟通中,其实也不用非得分个所谓的对错,我们想要的理很多时候父母也懂,只是碍于面子不愿承认,所以用其他一些付出,来维护自己作为家长的尊严。

作为子女,在跟父母争论时,也要顾及,父母作为年过半百的老人,被自己的子女当成孩子一般教育,心里的抵触有多大。

都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其实说的并不全面,时代在进步,家也要与时俱进,只讲理或只讲情都有些绝对,而怎么在两者之间平衡,或许才是家庭相处的关键所在。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表姐能一开始说清楚,让姐夫父母打电话是因为,她尊重家里的长辈,不能因为父母说家给他们做主,就真的跳过父母摆出主人的姿态;

如果表姐在后来跟公婆沟通时,能不一味讲对错,而是先安抚公婆的情绪;

如果姐夫在跟父母沟通时,能不曲解姐姐的意思,也不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跟父母随便惯了,所以任何事都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沟通;

如果姐夫的妈妈,听进去了请亲家吃饭,还是由大人出面比较好,而不是钻在儿子因为亲家,对自己态度差,觉得自己一心为儿子好,而儿子却不知感恩,还胳膊肘往外拐的死胡同里;

如果姐夫的爸爸,能不因为心疼老婆,而怒气上头说些不顾后果的狠话。

或许那天,该会有多和和美美的一次家庭聚餐;

如果……只可惜一切都没有如果。即使没有这一次,也会有下一次。

在家讲道理,甚至在婆家、丈人家讲道理,很多时候真的会显得很愚蠢,因为很多家庭道理讲出来,就是荒唐。

且一个道理如果有用,那一定只是针对某个范围的人群。对于范围外的人,哪怕端着道理,对着别人倾囊相授,也是毫无用处。

而只有站在他人的视角和立场,洞察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捕捉到对方想法的无奈,才能清楚那些行为的合理性。

比起干巴巴地讲道理,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特别是家人,把家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加以共情和理解,然后斟酌自己的言行,这样的家庭关系,或许才是情与理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