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一个网络博主起诉莫言,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左右两派针锋相对,在网上吵的不亦乐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对于莫言,两年前爆出司马南和莫言女粉丝争论时,我就写过一篇文章,对围绕莫言的争论做过分析。现在既然又火了,那我不妨再简单的说下:

首先,网络博主所列的那些莫言小说内容,是不是抹黑中国,抹黑革命先烈?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一笔糊涂账。毕竟莫言就是个写小说的(当然,高尚点说是文学家),小说是文艺的一种,而文艺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所以夸张成分难免。但到底仅仅只是客观写实基础上的艺术性夸张,还是蓄意抹黑,说实话文学的事儿,很难分辨的清楚。

当然,从客观上来说,莫言的一些内容,确实不那么正能量;但批判和揭露本身就是文学的形式,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有包容的一面——既听得进赞美,也容的下批评。只许见光明不许见黑暗,这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的思维,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并无益处。

其次,莫言当年的作品,本身就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在之前的《司马南和莫言女粉丝的那点事儿》中,我就曾经说过,莫言那一代中国文化人,他们都是有时代局限性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外部巨大的物质文明差异,赤裸裸的展现在国人——尤其是视野相对开阔的知识分子面前。这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催生了两个认知——既对本国文明的极度失望,及对西方的顶礼膜拜。

对本国文明的极度失望,使得文革后失去了政治束缚的文艺工作者,瞬间丧失了搞歌颂文艺的兴趣——当时的情况,也确实没啥值得歌颂的。而对西方文明的顶礼膜拜,使得这一代中国文人自觉不自觉的沦为西方价值的精神傀儡。

西方对中国、中华文明一向歧视贬损,并暗藏的演变同化的险恶用心。这帮中国文化人对西方的无脑盲从,正好符合它们的需要,于是通过各种明着暗着的手段——比如文化交流,奖项授予,资金赞助等等,引导中国文人创作大量揭露中国阴暗面,贬低中华文明的作品,进而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这就是那一代中国文化人,集体热衷于揭露式、贬损式文艺创造的缘由。莫言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东西方差距已经大幅缩小,中国人对西方也逐渐由仰视变为平视。所以这一套揭短式创造手法,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吃香。甚至,随着时局的变化和大众认知的提升,我们也明白了这帮人之所以当年会火,甚至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背后其实是有西方反华势力险恶用心的:

简单来说,当年举国上下都崇洋媚外。那西方就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基准,来左右中国的文化思潮。这种逻辑下,许多抹黑中国,贬损中国的文艺作品获得了西方奖项;而在崇洋媚外的风气下,这些洋奖项获取者又被国内大众视作名家,在国内文学圈、影视圈名利双收。如此一来,迎合西方喜好,追捧西方价值观,就成为当年的中国文化潮流,广大文艺界人士也以获得西方认可,荣获西方奖项为荣,并以此为自己的进身之阶;这种风气带动下,甚至国内文艺界奖项的评判标准,也随之发生偏移,向西方价值观大幅靠拢。

而西方之所以要暗中对此推波助澜,说白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人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洗脑,最终达到对华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目的。

现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家——比如靠《红高粱》成名的张艺谋,靠霸王别姬成名的陈凯歌,以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还有贾樟柯、王小帅等等,他们都是被西方直接选中的对象,至于受此潮流影响而跟风成名的更不知凡几。

西方之所以选中这帮人,不光是因为他们作品的文艺性,同样也是因为他们的作品都是以揭露中国阴暗面为主,有利于对中国政治演变,有利于对中国人思想驯化——没有后者这个基本前提,他们的作品再好,也是得不到西方奖项的——而在当年的时代氛围下,得不到西方奖项,他们自然也就没有机会成为名家,没有机会获得金钱、名气和社会地位。

这也是这帮老一辈文化名人,在现在在网络上被很多年轻人鄙视甚至唾弃的原因——以前大家不懂得这里面的歪门邪道;这些年随着国家发展和大众认知提升,新一代年轻人回头再看,就会很容易发现当年这帮文艺圈大佬发家史背后的那些龌龊内涵。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回过头来批斗莫言,乃至清算以莫言为代表这些老一代文艺圈名人?

我觉得也不是。

首先,批判本身就是文艺的一种,莫言他们以批判、揭露立文立艺,本身也不能算错。至于这帮搞批判的被树为主流,这其实是时代局限性导致的——那个年代有几个中国人不崇洋媚外?有几个中国人不觉得西方的屁都是香的?

正所谓苍蝇不盯无缝的蛋,这帮搞负面主基调的文人,之所以能压倒正面主基调,成为当年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那除了西方有意扶持,最关键的还不是中国人自己喜欢并接受?如果当年中国人不那么自轻自贱,不普遍看不起自己的国家、民族、文明,莫言他们纵然可以在文坛存在,也能被西方一顿吹捧,但想掌握文化话语权,成为万众追捧的名家甚至所谓时代良心,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其实是一场双向迎合。而这种双向迎合,本质上体现的是时代的局限性。如果莫言要清算,那老一代中国人,甚至当年的咱们自己,统统都得清算——因为咱们才是孕育出这帮名家的土壤。

如果真这样搞,那不就搞成新一代斗老一代,中国人自己斗自己的内耗了?

其次,这帮西方文化霸权捧出的老一代名家,大多数也回过了味儿,没有再继续充当西方的文化傀儡。

当然,不是所有的老一代名家都回过了味儿,方方,陈丹青这帮人还很老顽固。但大部分名家,虽然确实是靠崇洋媚外的时代社会风潮成名,曾经也对这股风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但他们或早或迟,也明白了西方给他们颁奖的真实目的和居心。所以不管是识时务为俊杰也好,幡然醒悟也罢,他们在成名后,尤其是近些年,并没有像西方授奖者暗中期望的那样,充当西方的文化傀儡和颜色革命的工具,很多还积极参与主旋律创作,获得主流大众认可。

莫言其实就是这一类的典型。莫言当年得奖时,虽然民间舆论场很轰动(毕竟是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而且莫言获奖的2011年,民间舆论场还是西风占主流),但是当时官方的反应其实是很冷淡的——说明官方一直很清楚的知道诺贝尔给莫言这个奖的真实用意。

但十几年过去,莫言现在已经是中国作协副主席,这个身份的获得,就足以表明莫言的态度和立场——至少在官方看来,他守住了自己的中国人底线,没有充当西方文化傀儡,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搞什么乱七八糟祸害中国人心智的破事。

当然,你可以说莫言不纯粹——这哥们明知诺贝尔给他颁奖包藏祸心,还屁颠屁颠跑去领奖,说到底还是舍不得这份名利。

但我觉得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诺贝尔的巨大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对作家带来的好处也是肉眼可见的——事实上如果没有诺贝尔的话,哪怕莫言立场再坚定,也会因为缺乏统战价值,而大概率当不上作协副主席,更别说这些年在文化圈的名利双收了。

莫言说到底也是凡人不是圣人,人家自己也都说了当初写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穷。所以当诺贝尔的泼天富贵砸到他身上,你让他不收,这个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但至少莫言脑子还是清醒的,不像方方之流被西方彻底驯化。所以西方给的好处莫言笑纳,西方希望他办的事他却不办,这么做虽然多少有点两头占便宜的感觉,但至少大是大非上,还是拿稳了的。

这就是我说莫言是有问题,但不应该被清算的逻辑。莫言的问题,是当年的问题;而当年的问题,是时代局限性导致的;不光是莫言,当年绝大多数中国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类问题。如果这也要批斗清算,那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得清算——甚至很多现在的自己,都得清算当年的自己。如果这么搞,这个国家就没法弄了。

总而言之,站在当下来说,莫言的表现,是跟上了时代潮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至于这种跟上和顺应到底是识时务的乖觉,还是真正的思想转变,这个主观上的想法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客观层面,他没有充当西方傀儡,还能为新的文学潮流做点正能量的事,那咱们就没必要揪着过去不放——毕竟,咱大家伙儿都不是圣人,又有几个人从小到大一身正气,没个不那么主流,不那么正能量的过往呢?

所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本文为老云的空间23节。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创文章,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老云的空间,收看全部老云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