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网络评分甚至超过了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所有影片。今天,我想从网络短剧的角度来谈一谈这部电影为什么如此吸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网络短剧正处在热播风口,收看一部100集左右的短剧要花费二百多元,这个费用在爱优腾够看一年了。为什么每集一分半钟的短剧,会如此让人欲罢不能?这就涉及短剧的两个秘诀,一个是爽点,一个是共情。

01

解压是最大的秘诀

我们回到《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它参考了网络短剧的编剧方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影视模板,一个爽点又一个爽点,令观众大呼过瘾。

通常意义上,影视剧制作往往都是遵循这样一个流程,即故事——审美——解压,故事放在第一位,服化道放在第二位,至于能不能解压,全凭导演心情。有的电影看完了,不是更爽了,而是更堵了。

而网络短剧恰恰相反,把解压放在第一位,审美还是第二位,故事则放到第三位。《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也并非没有讲好故事。但比故事更重要的,是它的解压。

那到底什么是解压呢?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爽点,就是看了以后让人很舒服。

02

爽点的三个层级

网络短剧的爽点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两性和征服;第二个层级是优势、归属、秩序;第三个层级是审美、效率、认知。《周处除三害》的剧本走向,与以上三个层级极度吻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看第一层级,就是两性和征服。再说得直白点儿,就是性和暴力。这部影片充满暴力,从头打到尾,拳拳到肉,枪枪致命。有没有爱情?当然有。陈桂林和小美从相遇、解救与被解救,到最后狱中刮胡子,就是那种朦朦胧胧的爱。可以说,性和暴力是具有动物属性,是动物界的本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看第二层级。先说优势。对于陈桂林来说,他甫一出场,即透露出极大气场。他人高马大,肌肉发达,能打、胆子大,心也细。无论是面对抓他的刑警,还是面对那些凶残的黑帮头目,他都毫不怯场。另外还非常聪明,当观察环境时,他先把鞋带解开,然后走到下一个地方低头系鞋带儿。这个小小的细节,凸显了他具有很强的侦察能力。

再说归属。一开始他是黑帮,后来因为各种机缘,成了黑帮的对立面,成了匡扶正义的代表,这就站到了普通大众的一边。

三是秩序。很多短视频特别强调秩序,比如说像复仇类的主打一个善恶有报。在这部片子中,陈桂林要把排在第一和第二的通缉犯干掉,凭一己之力把混乱的社会秩序重新恢复过来。

第三个层级是审美、效率、认知。这些相对于以上两个层级,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个层级就是让大家看到希望和回归。

当以上层级的爽点随着时间线铺阵开来,对观众形成单次或多次的强烈刺激,从而产生了解压感和舒适感,进而引发强烈共鸣。

03

故事模板的四个导向

再来说电影的故事模板。故事的模板一般分为人物导向、目标导向、困难导向和奇遇导向。

在这部影片中,人物导向就是这是一个黑帮分子,他得知自己生命即将终结,所以要给社会留下点儿有价值的东西。

目标导向就是他想干一票大的,至于这个大的是什么,它发生了变化。在自首时发现还有两个比我更恶的人,那么我要把他们干掉,为民除害。

困难导向就是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被追杀、被通缉。甚至在寻找第二个通缉犯时,一度相信了邪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遇导向是他进入邪教组织后,心理发生了变化。从一个不喜欢说话、不愿意张嘴的人,变成了一个大声附和、甚至能笑出来的人。但最后发现这个组织一切都是假的,他被骗了。他要复仇,在复仇中找到了真凶,完成了目标。

04

人物共情三种方法

再回到主人公陈桂林身上。主角的塑造需要三种方法,分别是可怜、可信、可爱。

可怜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悲惨遭遇。一开始,我们通过对话就发现,陈桂林是一个孤儿,奶奶把他养大。即便是这个他世上唯一的亲人,也因病去世;第二个可怜之处就是张贵卿医生告诉他患上绝症,没有多少时间了。

可信就是这样一个缺乏家庭教育的人,从小混社会,在打打杀杀中慢慢长大。他就是一个小角色,没有其他技能,需要获得社会认可,他所能理解的正义就是干掉更恶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是可爱。很多人跟我讲,对陈桂林这个角色恨不起来。虽然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但也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十恶不赦的混蛋。他在袭击黑帮头目的时候够狠,在解救小美时够柔,在帮助小男孩时够义。他充满原始的人性和道义,做了很多人想干却不能干、不敢干或是干不了的事,引发强烈共鸣。

当我们以视频短剧的视角去拆解一部电影,参透剧本,分析人物,推演高潮和爽点,会发现两者有很多共通点,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观众的代入和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