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家训家教家风历史文化的赓续与弘扬,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认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也可以说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不动产。人道之极,莫过于爱敬。爱与敬乃为政之本,孝与悌乃为人之本。中华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正是看到了家庭伦理对于社会政治伦理的贯通与影响。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今天,要贯彻“两个结合”的方针,尤其要重视“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赓续传承中华优秀家训家教家风,塑造新时代文明新风。要培育尊道德、崇道德、守道德的社会风尚,大力提倡孝道,培育传统美德,滋养大众心灵。

为此,杨朝明建议将每年12月12日(谐音“要爱要爱”,便于理解记忆)设立为“拥抱父母日”,亦可通俗称为“拥抱爸爸妈妈日”。杨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他提出这一建议的背景和必要性、可行性:

第一,我国社会日趋老龄化,老年群体不断扩大,在关注养老问题时,必须密切关注老人的愉快精神生活,因而孝养问题显得日趋重要。从现状来看,老人寡居、孤独,不同程度的虐待老人事件时有发生。重视老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品质,需要一个引发深思和能够唤醒的物质载体,“拥抱父母日”的确立,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第二,孝敬文化是中华民族相沿已久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谓“百善孝为先”,“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传统美德的唤醒,美好风尚的引领,社会风气的改良,都呼唤精神气质的提升,当今时代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人文文化。

第三,在传统中,国人表达对父母的爱比较含蓄,形式多样,有的对“拥抱父母”还不适应。但之所以设立“拥抱父母日”,乃是关于亲情的方向性引领与倡导,人们尽管可以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爱父母、敬长辈。但可以肯定,这一举措不仅不用担心“过正”,却一定会起到“矫枉”的作用,有利于丰富国人表达对父母之爱的方法与方式。

第四,我国社会现今的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占有一定比例。有的孩子长期不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这部分在不完整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有的缺失了父母之爱,慢慢淡忘了这种亲情。有的还时常出现矛盾、出现冲突,甚至出现悲剧,不利于家庭和谐、社会发展。拥抱父母日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修复残缺,缓解矛盾,促进和谐。

第五,社会上有的公益组织举行相关活动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调研发现,某公益组织成立多年来,以“拥抱妈妈”为核心,开展了如“温暖万家”“大爱人间”“把爱带回家”“百米关爱”以及拥抱妈妈读书会、拥抱妈妈健康行、孝老爱亲公益行、关爱母亲文化周、万商行孝·拥抱爸爸妈妈日演讲演唱会等主题活动,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