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欧美即将放弃2035年全面推动电动车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美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初衷

欧美当初推动电动车产业,无疑是站在环保的道德至高点上,希望透过这样的产业变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车市场。他们期望透过先发制人的战略布局和专利布局,于领先科技对全球产业创造下一波的收割机会。然而,几个关键因素让他们开始重新考虑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俄乌战争的影响

首先,俄乌战争的爆发,暴露了全球无法成为一个由深层政府控制的单一体系。要在全球范围内强制推动以环保为借口的能源产业革命,必须要有全球的大国配合演出,但显然,俄罗斯和中国各有不同的盘算,缺乏了重要演员的配合,使得这场戏难以继续下去。更别提美国想要跟中俄罗斯打新冷战这样「一球两制」的分裂局面,根本不可能进行控制碳排量这种「全球主义运动」

其次,中国的崛起

第二个原因,是欧美未料到中国在电动车产业比他们玩得更好。原本欧美菁英的盘算是电动车的科技他们可以垄断并收割全球下一波工业革命的财富,但现在,整个产业的基础设施和关键零组件几乎都由中国制造商所掌控。这样一来,继续推电动车下去,欧美等于是在为中国铺路,最终只是便宜了中国,而欧美自己却损伤了原本垄断地位的汽车产业,这个交易非常不划算,因此很有可能会玩不下去。

第三,全球暖化议题的质疑

第三个原因,是全球暖化议题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回顾历史,人类历史上就已经经过好几次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在上下起伏摆荡中不断演变,当然也直接改变了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发展。也许在未来,我们可能会发现,稍微暖化一点的地球更适合整体人类的生存发展,例如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与加拿大超大面积的寒冷荒漠蜕变成为可耕地的绿洲,反而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因此,透过电动车来控制全球排碳量,可能根本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追求,反而更显得像是一种假借环保来控制人类经济行为模式的借口。

最终,欧美的重新思考

现在,欧洲的顶层精英可能已经看到,这场戏没有当初想象中那么划算与顺利。如果尝不到甜头,可能干脆就不玩了。因此很有可能,原本所说的2035年全面取代燃油车的电动车发展蓝图,将会不了了之,甚至是胎死腹中。

结论

环保原本就是国际政治中的一环,同时也是国际角力以及全球收割韭菜的一个重要工具。顺风顺水的话,当然可以继续玩下去。但没想到现在这个赛局玩得最顺的竟然是不听话的中国。如果抵制中国电动车终将失败,那么,欧美精英集团只好开始准备诈赌掀桌,当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开始恢复燃油车的市场,并且开始用一些自打脸的理由限制电动车。因此,我们将可以预见欧美政府会逐渐放弃电动车与降低碳排量的承诺,而重新回归燃油车这个原本制造门坎比较高的贸易壁垒,或者是用其他燃料代替带石油以保障内燃机的出路,来继续维持他们享受轻松割韭菜的甜蜜果实

也就是说,环保,一直都不是目的,而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已!

也许,各位的油车都还可以继续再开下去,而且将继续保值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