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元年(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定都襄平(今辽宁辽阳)。早在这之前,因为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者张弥、许晏,魏明帝曹叡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

而自立为燕王的公孙渊此时却派遣使者南通孙权,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

公孙渊之前杀了孙权使者,现在又派遣使者联络孙权,孙权的心也够大的,不接受教训,居然还敢和公孙渊来往,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对于公孙渊的反叛行为,魏明帝曹叡非常震怒。景初二年(238年)正月,曹叡决定派司马懿率军征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志 明帝纪》记载:二年春正月,诏太尉司马宣王帅众讨辽东。

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在魏国属于顶尖水平,曹叡知道,只要司马懿出手,没有搞不定的事。

而司马懿确实也能担当大任,在打仗方面,司马懿没有对手,所向无敌,除了遇到诸葛亮,他毫无办法,不敢出战之外,遇谁都是绝对碾压。

比如孟达、曹爽、王凌,包括公孙渊等人,在司马懿面前,都是像被碾死一个个蝼蚁一样简单。

只有诸葛亮,让司马懿成了进洞老鼠,躲起来,司马懿只能坚守不战,因为,只要出战就输。

《三国志 明帝纪》记载:司马宣王与亮相持,连围积日,亮数挑战,宣王坚垒不应。

在司马懿出征辽东之前,曹叡问司马懿,公孙渊会怎么抵抗?

司马懿对曹叡说,公孙渊如果弃城逃走,是上策;如果占据辽水抵抗我,是中策;如果他坐守襄平,肯定会被我生擒消灭。

曹叡又问,那么公孙渊会选哪一个?

司马懿说,公孙渊肯定不会选上策,他肯定会先占据辽水,然后选择坚守。

曹叡又问,那你出征需要多长时间?

司马懿回答说,出征路上需要一百天;攻城需要一百天;班师回朝需要一百天,大军休整需要六十天,一年时间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志》注引《干窦晋纪》记载:帝问宣王:“度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宣王对曰:“渊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为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审量彼我,乃预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县远,不能持久,必先拒辽水,后守也。”帝曰:“住还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不得不佩服司马懿的判断,果然,公孙渊占据辽水,坚守抵抗,和司马懿所说完全一样。

司马懿率军北进,经孤竹(今河北卢龙南)、越碣石(今河北昌黎北),直指辽水。大军到后,司马懿下令多树旗帜在辽河南岸,虚张声势,造成准备渡河的假象,迷惑敌人,把对方主力吸引过来,敌营空虚,而司马懿暗中却将魏军主力逼近敌营,形成包围之势。众将穿行而过,直逼襄平。敌军见司马懿抄了后路,主动向魏军发起进攻。

司马懿抓住战机,迅猛出击,三战全胜,大败公孙渊军。敌军退守襄平,司马懿率军乘势包围了敌人老巢襄平。很快,司马懿大军攻入襄平,杀死了公孙渊,将公孙渊传首京师。

司马懿下令屠杀当地十五岁以上男子,随后平定了辽东。年底,司马懿班师回朝,正好花了一年时间。

《三国志 明帝纪》记载:丙寅,司马宣王围公孙渊於襄平,大破之,传渊首于京都,海东诸郡平。

当初,司马懿率四万大军到达辽东的时候,遇到了大雨,迫于天气和地形不利,不能进攻,群臣都认为公孙渊还没到被灭的时候,建议将司马懿召回,选择退军。

但是,魏明帝曹叡说,司马懿军事能力很强,他随机应变,很快就能扫灭公孙渊,果然,曹叡说对了,司马懿很快平定了辽东,和当初预想的结果完全一样。

司马懿平定辽东,是他军事生涯中打的一个很漂亮的大胜仗,干净利落,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