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持续优化。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于2024年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地方法人银行是普惠金融的支柱力量。面对普惠金融的新发展目标,地方法人银行如何满足普惠金融综合金融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罡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时表示,银行要从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投融资服务模式、加深普惠金融认识等方面共同发力,构建包含信贷、储蓄、理财、支付、汇兑、保险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多渠道对接、跨界协同,形成普惠金融生态圈链。

构建多层次供给格局

谈及普惠金融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实现新提升,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金融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

在此背景下,林罡认为,作为城商行,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特色化服务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全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关于满足普惠金融综合金融需求的具体落点和抓手,林罡分析称,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普惠金融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常态长效可持续发展。以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为引领,制定合理的普惠金融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二是创新投融资服务模式,优化普惠金融供给结构。聚焦重点客群,开发符合客户特点和需求的产品服务,从重抵押、重担保的授信模式向多维度全景式授信模式转变。推出更多场景化、线上化的信贷产品,提升中小微企业用款便利性。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亦强调,下一步要构建多层次供给格局。指导地方法人银行结合自身定位,强化普惠金融战略导向,利用人缘、地缘优势,着力服务当地小微、“三农”客户。

三是加深普惠金融认识,针对服务不足领域,创新开发特色产品。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日常经济活动需求,加强对信贷、理财、支付、咨询等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统筹发力,让更多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普惠的金融产品服务。

记者注意到,在《实施意见》中,亦提出“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具体包括支持具有养老属性的储蓄、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发展。

四是坚持政策引领,加强金融机构协同。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转贷款业务合作,聚力双方优势,将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业。深化非银机构合作,通过银担再担分险机制、费率优惠、“一区一策”等方式,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作为城商行,四川银行意识到,普惠金融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求、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方面还有待加强。”林罡说。

林罡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银行要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目标,锚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日常经济活动需求,通过战略引领、机制建设、产品创新、服务优化、科技赋能、人才支撑,构建包含信贷、储蓄、理财、支付、汇兑、保险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多渠道对接、跨界协同,形成普惠金融生态圈链,全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助力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和共同富裕。

从四川银行的实践看,围绕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该行已从多方面持续发力。

林罡介绍称,在普惠小微贷款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年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规模余额实现较开业初期翻两番,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连续两年超100%;在产品创新方面,该行已推出20款普惠小微产品,构建“标准化+非标准化”产品体系;在科技赋能方面,四川银行加快产品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开发落地自建供应链金融系统,高效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发展;在小微贷款优惠定价方面,该行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利率较开业初期下降186个BP,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在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四川银行构建“天府粮仓 数字乡村”工程,推出四川省“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旗下首款金融产品“蜀农一卡通”,2023年年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超615亿元,三年年均增长率达79%。

东方金诚方面分析称,《实施意见》中继续强化涉农金融服务,包括强化粮食安全金融支撑,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以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服务,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该公司判断,这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朱紫云 校对:张国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