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湖北某山村的农村村口临时搭建一个灵棚,此刻哀乐声此起彼伏,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去世的是村东头的孤寡老人刘桂菊,其实村里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都只知道她姓刘。一个孤寡老人,为何受到这样的礼遇?事情还要从18年前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桂菊老人不知道从哪里流浪到这个山村的村庄,村支书张涵看她可怜,就动员一些村民把村东头两间废弃的房子修了修,还捐赠了一些被服和衣屋,让她住了下来。

刘桂菊老人是一个言辞很短的人,却有一手手工刺绣的绝活。看到刘桂菊手艺好,村里的姑娘、媳妇和老太太,就经常提着一些蔬菜、水果或者农副产品到刘桂菊家中拜访,要跟刘桂菊学艺。刘桂菊也就手把手的教她们手艺,这倒是排解了刘桂菊的孤寂。

一次偶然的机会,村支书张涵出差时,一个中外合资企业的老板看中了他使用的一块手帕,手帕很普通,但上面的刺绣让这个手帕看起来像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还说他真是暴殄天物,还以高价购买,还说这个厂家在哪里,他想多购买一些带到国外去。

那手帕不过是张涵的妻子跟刘桂菊学艺后绣的图案,没想到那么值钱。这次出差,让村支书看到了手工刺绣的商机,立即跟刘桂菊商量,想在村里办一家手工刺绣作坊,把那些在外面辛苦打工又挣不到钱的姑娘、媳妇们召集回来。刘桂菊同意后,村支书立即投资建起了作坊,聘请刘桂菊当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工刺绣作坊开工之后,张涵发现纯手工刺绣品深受用户的喜爱,尤其是他遇到的那个中外合资老板,每个月要订不少货。几年之内,这个不知名的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手工刺绣村,慕名而来观光、旅游和订购刺绣品的人摩肩擦踵。

刘桂菊亲手制作的刺绣品,更是供不应求,差不多每一件都卖出了不菲的价格。这个村成那个乡镇上最富裕的村庄,不过,让张涵百思不解的是刘桂菊究竟从哪里来?这么好的手艺,怎么会流浪到他们这个偏僻的乡村?他几次问刘桂菊,刘桂菊只是摇摇头什么也不肯说。

转眼间,刘桂菊到村里已16个年头,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不得不送到医院。刘桂菊住院期间,村里人争相去照顾她,不为别的,就是刘桂菊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张涵在刘桂菊昏迷的时候,偶尔听到她呼喊着“强娃”的名字,他认为这个强娃应该是刘桂菊最重要的人。他这些年为了村庄的发展,也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地方。从刘桂菊的口音,行事风格以及她的出色的刺绣技艺,张涵相信应该能够找到刘桂菊的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张涵亲自出面,通过媒体帮刘桂菊寻找亲人,这一切都是瞒着刘桂菊进行的,差不多花了一年时间,终于得到了一些有关她的消息。

原来刘桂菊来自杭州,年过九旬,家里曾开过工厂,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原本一大家子人,只留下她和儿子周凯强,小名强娃,她和儿子周凯强相依为命。上个世纪60年代,因为某些原因,她被下放到了贫穷的山村劳动锻炼,不得已她把儿子送到了远房的亲戚家。下放期间,靠着年轻时候学的刺绣活儿给人做刺绣,虽然在粗布上刺绣,线和布都来得特别艰难,但她遇到了一些好人一直帮了她,不至于饿死。

儿子周凯强16岁那年,刘桂菊才把儿子接了回来,儿子长大之后,做起了生意,刘桂菊的生活也有了改观。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她,儿子因为生意亏损,又触犯法律被抓进监狱,判了重刑。周凯强做生意期间,刘桂菊也曾风风光光,儿子被抓之后,刘桂菊遭遇的白眼已不算什么,有时候还受到人身威胁。

不得已,刘桂菊只好背井离乡,来到这个千里之外的乡村。张涵非常同情刘桂菊的遭遇,儿子犯罪,刘桂菊是无辜的,何况她曾经受了那么多苦,他决定去见见她的儿子,如果可能,他会尽力让他们见最后一面。

张涵没有告诉村里任何人有关刘桂菊的事儿,独自一人来到周凯强服刑的监狱,与周凯强见了面。当他和周凯强谈起刘桂菊时,周凯强冷冷一笑问张涵,自己的母亲究竟给他灌输了什么药,让他相信刘桂菊是个好人?听对方这样说,张涵感到诧异。周凯强接着说,他最需要母亲关怀的时候,刘桂菊却把他丢给别人,让他饱受寄人篱下之苦。他好不容易通过努力奋斗,成为了一名商人,正在他事业红红火火的时候,刘桂菊竟举报他有违法行为,断送了他一生的前程。周凯强说,他宁愿没有这样的母亲……

周凯强说得很平淡,张涵却知道这其中必然还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他没有去追寻,只是见过周凯强之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从局外人看待这件事儿,他觉得刘桂菊没有做错什么,而且品德高尚得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因而心里对刘桂菊更多了一份钦佩和敬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支书没有告诉刘桂菊他去见她儿子的事儿,而是亲自陪伴着刘桂菊,直到刘桂菊安静去世。被刘桂菊带动富起来的全村男女老少,主动为刘桂菊披麻戴孝。追悼会上,张涵亲自给刘桂菊写下悼词,听到刘桂菊不平凡的一生,所有人都不由自主跪在她的棺木前泣不成声。

刘桂菊老人去世后,张涵不辞辛劳,多次去监狱探视周凯强。周凯强也因此受到了触动,明白了母亲当年的一片苦心,在心里原谅了母亲,出狱后,第一时间来到母亲的坟前祭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年前,刘桂菊老人踽踽独行,走进了位于湖北深山中的一个小村落。谁也没想到,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竟然用她的双手,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桂菊老人不是天生的商人,但她的智慧和对刺绣的热爱让村支书看到了商机。她开始教授村里的妇女们刺绣技艺,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有稳定的收入。一时间,山村里的刺绣作品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不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也让村民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随着经济的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孩子们可以在村里的小学接受教育,村民们也不用再为生计发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刘桂菊老人的努力和付出。

村支书张涵深知,如果没有刘桂菊老人,这个山村可能永远都摆脱不了贫困的枷锁。因此,他打心眼里感激这位老人,将她视为村里的恩人。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就在刘桂菊老人临终前,张涵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老人竟然还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儿子。为了完成老人的心愿,张涵不辞辛劳,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儿子。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刘桂菊老人的儿子,曾经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但因为被母亲举报涉嫌违法经营,最终身陷囹圄。他对母亲的举报感到十分怨恨,多年来一直不愿与母亲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家庭矛盾,张涵感到十分棘手。但他没有放弃,多次与老人的儿子沟通,试图化解他心中的怨恨。最终,在张涵的劝说下,老人的儿子决定放下心中的仇恨,与母亲和解。

然而,当他赶回村里时,却得知母亲已经离世。他跪在母亲的棺材前,泣不成声。他后悔没有早点回来,没有在母亲最需要他的时候陪在她身边。

刘桂菊老人去世后,张涵亲自为她写下了悼词。他讲述了老人如何用一双巧手改变了山村命运的故事,表达了对她的无尽感激和敬意。全村人自发为老人披麻戴孝,跪在棺材前泣不成声。他们感谢老人为村里带来的变化,也为她的离世感到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桂菊老人用她的双手和智慧为山村带来了希望和改变,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而村支书张涵的善举也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真情和温暖。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家庭矛盾是复杂的,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去化解。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正义和善良,用爱和包容去化解仇恨和矛盾。

当然,刘桂菊老人的离世是一种遗憾,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应该学习她的善良和执着,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用爱和关怀去温暖彼此的心灵。

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刘桂菊老人一样的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去改变世界。我们也需要更多像张涵一样的人,用他们的善良和爱心去传递温暖和希望。

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