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苹果被欧盟罚款18亿欧元

布鲁塞尔时间3月4日,苹果公司被欧盟处以超过18亿欧元的反垄断罚款。理由是苹果滥用其在音乐流媒体应用程序分发市场上的主导地位,禁止如Spotify这类音乐流媒体应用开发者向 iOS 用户充分告知应用外可用的替代和更便宜的音乐订阅服务。

据悉,苹果正准备彻底修改其在欧盟的应用程序分发规则,以遵守3月7日起生效的《数字市场法案》。苹果公司将为欧洲的iPhone和iPad用户提供软件侧载功能。具体而言,App Store将被一分为二,欧盟国家有一个专门版本,世界其他地区将是另一个版本。

事实上,“苹果税”早已臭名昭著,用App买东西,ios上买的价格就比安卓上的价格贵。而苹果不仅要雁过拔毛,还要禁止app告知消费者哪儿有更便宜的购买渠道。欧盟此次对其处罚,或将倒逼苹果向更开放的方向转变。

2、幼儿园关停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0万人,这一数据,相比于2022年减少了534.55万人。

从历史数据来看,幼儿园在园人数在2020年见顶,2021年幼儿园在园人数较之前减少13.06万人,是多年来首次减少。2022年,在园人数加速减少,减少了177.66万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2023年这一数字扩大至534.55万人,是2022年减少人数的3倍,虽然2023年幼儿园数量尚未披露,但幼儿园关停潮势必更加猛烈。

而幼儿园数量的降低,直接影响的就是幼师、保育员等相关岗位的减少,导致一部分学前教育工作者失业。幼儿家长也将更难找到合适的幼儿园,导致负担增加,进行影响到自身工作。而学前教育行业的下行,也将导致愿意进入该行业的毕业生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尤其农村地区幼儿园可能受影响更强烈,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3、拜登称将打压中国产汽车

当地时间2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以所谓“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宣布将对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展开调查。他宣称,美国政府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加以应对。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23年全国产销量超3000万台,超过了欧洲和北美的汽车市场规模总和。虽然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但在北美的市场占有率还非常少。拜登政府这一决策,对中国车企拓展北美确实会造成很大阻力,但不足以扭转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愈发强势的总体趋势。

当下,中国着重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市场已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0%,且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本土供应链体系,在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领域更是占有绝对优势。即便是特斯拉,也需要从宁德时代采购电池。美国想单纯依靠市场来限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非常困难。

4、俄罗斯禁止汽油出口

俄罗斯政府2月29日发布消息称,今年3月1日至8月31日,俄政府将实行汽油出口临时禁令,从而在春耕、假期等因素导致国内需求增加时保持市场稳定。

对于此消息,国内不用过于担心油价上涨等情况。因为俄罗斯进口的是成品汽油,而不是原油,并不会对我国油价产生大的冲击。

此外,俄罗斯禁止汽油出口也并非首次发生。去年9月,俄就曾宣布暂停汽油、柴油的出口。事实上,俄罗斯虽然是原油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因其工业加工能力不足,炼油跟不上,所以经常出现汽油和柴油供应不足。据路透社计算:预计2024年俄罗斯离线初级炼油能力比2023年初的计划下降30%。因为国内不够用,所以俄罗斯经常对柴油、汽油来临时的禁止出口。所以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无需过分担心。

5、快递行业新规

3月1日起,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实施,新规明确,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以及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的行为属于违规,最高将处以3万元罚款。

据报道,新规实施后,一些快递员吐槽“劳动加倍收入减半”,其中有人转行送外卖。从快递公司的角度看,因为配送效率降低,快递员数量可能的流失,上涨物流费很可能是接下来采取的措施。而受此直接影响的一些电商卖家则表示,快递费增加,将考虑调整产品价格。而消费者收件人一边,有人因一天多次接到派件电话“轰炸”不胜其烦,或因上班不在家,接到派送电话后还是选择放到驿站。

有分析称,原本大量无送货上门需求的消费者,将不得不面对网购成本的增加,可能会降低网购频率,进而抑制线上经济,促进线下经济。而这种判断是否应验,尚需时间观察。

6、香港取消楼市印花税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8日在年度财政预算案讲话中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由今天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香港楼市相隔14年再次进入“零辣招”时代。

最高峰的时候,外地居民在香港购房需额外缴纳30%印花税。即1000万的房产要再交300万的税。此番新政相当于变相降房价,并且额度还非常大。全面取消“辣招”后的首个周末,香港楼市热度大幅飙升。

美联物业预测,在“撤辣”后的未来4个月内,香港新房成交有可能较之前4个月增加1.4倍至6000宗,同期二手或增五成至1.4万宗,合计一二手房成交或增七成,达到2万宗的水平。

7、马斯克起诉OpenAI要求恢复开源

当地时间2月29日,马斯克向旧金山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起诉OpenAI及其CEO奥特曼等人,称他们已放弃了公司的最初使命,即开发人工智能以造福人类而不是为了利润。

马斯克方的律师在提交给法院的文件中表示,OpenAI与微软的关系,意味着OpenAI已违背安全构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承诺。直到今天,OpenAI的网站仍宣称其章程是确保AGI造福全人类。而实际上,OpenAI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软事实上的闭源子公司。

法院文件显示,马斯克对OpenAI提出了包括违约、违反信托义务和不公平商业行为在内的指控,并要求该公司恢复开源。简单来说,马斯克的目的就是:阻止OpenAI和微软通过AI赚钱!

此外也有分析认为,去年11月马斯克旗下xAI团队发布了其首个AI大模型产品“Grok”,而近期可能会发布升级版“Grok V1.5”,马斯克在此时开撕OpenAI和微软,有可能是在给自己的AI大模型制造热度。

8、车企价格战,1天内9家车企宣布降价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3月1日,9家车企官宣降价或限时优惠,掀起又一轮汽车价格战。此次降价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降价的幅度从5%至15%不等,价格下降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新能源汽车能够打响价格战,究其底气,一来,是国内已具备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且因为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已形成规模化效应。再者,是构成新能源汽车成本的重要部分——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价格大降。截至2月29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9.95万元/吨,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超七成。

虽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5%,与2022年同期相比降低0.7%。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与内卷下,2024年将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年内汽车价格有可能继续下探。而对于非刚需的购车群体,这或许又将是一个“等等党”胜利的局面。

以上为个人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