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于渤海大楼下,望着熙熙攘攘的街道,人来人往习以为常。抬头仰望这座大楼情随事迁,拥有与失去尽在一念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渤海大楼位于和平路、赤峰道和丹东路交口处西北角。西侧相邻盛锡福老号,南面与国民大饭店隔路相望,在和平路275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楼是天津法租界时期留存下的重要建筑之一,上世纪中期,大楼曾作为天津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印刷在书刊纪念册封面上,还时常出现在地图册、邮品及各种招贴画包装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高星桥与庆亲王载振合股成立新业公司后,高星桥心高气傲,不甘人下,立志在天津最繁华的街区,投资建设一座天津最高的商业大楼。后看好杜领事路街口,原英国先农公司棉花洋行旧址。并以五万两白银购得该地块,又拿出一万两白银,聘请法商永和工程司建筑师保罗•慕勒设计图纸。慕勒是一位活跃于近代天津法租界的著名建筑师,毕业于著名的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建筑系,并获得了法国执业建筑师资质。20世纪20年代左右,慕勒来到中国,他既是法公议局工程处的工程师,又是法商永和工程司的主持建筑师。同时,他还在天津工商学院任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劝业场、交通饭店、天津工商学院教学楼、渤海大楼、利华大楼等楼盘都是慕勒设计出的建筑作品。目前已经成为天津知名的历史建筑,也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的重要实例。慕勒在天津居住近20年,其建筑风格也随西方建筑思潮而变化。20世纪30年代,受法国传统建筑简洁、自由的影响,渤海大楼强调线与面的巧妙构思,彰显坚强、庄严、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楼1933年动工,1935年12月完工。慕勒为这幢大楼潜心贯注,为了保证大楼的工程质量,大楼所用的一切建筑材料,都由高星桥开办的新业公司自行采购。外墙体所用厚实而美观的各色琉缸砖,由开滦煤矿公司所制,仅琉缸砖一项费用就支出白银1万两,全部建筑费共为24万两白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楼坐北朝南,为商用公寓楼,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71平方米,现浇钢筋混凝土全框架结构楼房。大楼主体8层,局部13层,建筑总高48.2米。首层高5.13米,二层至八层层高3.91米,九层高3.16米,十层高4.88米,十三层楼顶设有方形云亭,云亭高3.65米。建筑正立面为采光通风的需要,分别面向南面,东南面和西南面,东面设计成凹形房间按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楼基础用美国松打方木和菲律宾木排列打梅花桩,基座形状为不规则的五边形,钢筋混凝土浇筑基础。该楼内部用90多根钢柱焊接搭架,联成一体,用砖砌墙填充形成外檐墙。墙体内层用空心砖隔音降噪。首层至九层为钢筋混凝土小肋空,十层以上楼板及顶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楼首层按基座处理,大玻璃门窗,外立面墙壁为浅色大理石和枣红色大理石装饰,一层和二层之间的外立面装饰有三道平行白色腰线,二层以上墙壁为棕褐色麻面面砖装饰,竖条玻璃钢窗。三层至八层以采用三联窗组合的形式,白色竖向线条与深色的墙面富有变化,构成宁静、宽广、博大。八层以上层层收进,成塔状造型,一方面使建筑的立体富于空间透视感,另一方面在竖向上显现视觉冲击力,极具现代建筑风格。建筑转角处采用悬挑结构使其正面的窗口突出墙面,整体呈线型结构高大挺拔。建筑背面外檐为琉缸砖清水墙并设有双层木玻璃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楼内部,一层为水磨石地面,其它楼层均为水泥地面,全楼共有房间七十余套。设有一部通达到八层的电梯。房间均在电梯两侧,通风采光,便于出行。每个房间内装有暖气、上下水及公厕卫生设施一应俱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楼首层为商业店铺和营业办公室等,建筑二层的部分房间为首层商业店铺的配套建筑,剩下房间仍为营业办公室。连接首层和二层不同方位有四个小楼梯方便出入。三至七层,每层有9大间客房,共45间客房。每间客房,又分为里外两间,配有家具、字台和沙发等日用品。三至七层之间设有折线形通廊,靠天井一侧设有外廊。第八层设有中餐厅,背面有两大间用于厨房、备餐室和贮存间之用。八层屋顶上面设有宽大观景平台,可供散步或夏天乘凉。此外,一层到八层建有有步行主楼梯。八层以上建筑形如塔楼,自九层起每层仅一间房,呈八角形,九层至十层有电梯维修间和水箱间,十二层就放置一个大水箱,九层至十三层有一条螺旋状楼梯,顶层至云亭设有铁爬梯,十三层是12平方米方形云亭,云亭三面围墙高1.5米,站在楼顶可远眺海河,俯瞰市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渤海大楼竣工后,以高星桥的儿子高渤海为名, 最初命名为渤海商业大楼,后来简称渤海大楼。大楼主要出租给各国洋行在华账房、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公司。也有商人、医生、律师等人员租住在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天津沦陷,商业一蹰不振,风光一时的大楼门可罗雀,酒店娱乐业也是无人光顾,高星桥举家去到上海,天津的产业交给其子高渤海经营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天津发大水,因为楼高安全,租界里的富人纷纷来渤海大楼租房以避水患,这是渤海大楼房价真房价高最高的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高星桥病故,高渤海继承其父产业,接任新业公司总经理,经营天津劝业场、交通旅馆、渤海大楼等房地产。解放后高渤海送进双口劳改农场,1959年特赦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将渤海大楼改建为招待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渤海大楼更名为人民大楼

1976年7月28日,京津唐7.8级地震,大楼安然无恙,至今仍正常使用。

1979年,渤海大楼恢复原名并改为国民饭店旅店二部。

目前,渤海大楼为一家商务连锁酒店租用。

1997年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又被确定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2018年11月,渤海大楼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楼屹立,斯人已逝,功成名就,辉煌一时。什么对与错、是与非,你的我的都是身外之物。在“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年代,曾经时代的弄潮儿也只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谈古论今太远了,睁开眼看看眼巴前,乐呵乐呵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