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两会,养老金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

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也就是从去年的103元提高到123元,增长19.4%,是历年来上涨幅度最大的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涨了,那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呢?其实,在报告中还提到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所以,城镇职工养老金上涨基本没什么悬念,这意味着养老金将迎来“20连涨”。

在今年2月,财政部曾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养老基金有足够的结余,那继续上涨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那2024年城镇职工养老金到底能上涨多少呢?具体的数据要等到大概4月由财政部发布,但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做一个简单预测。

养老金上调幅度多少,和经济增长、平均工资收入增长、物价水平上涨密切相关,一般是涨幅不超过GDP增速,不低于物价涨幅。

2023年我国GDP增长了5.2%,社会平均工资数据还没公布,但肯定是增长的。经济增长了,工资也涨了,养老金必定也会涨。

去年物价没怎么涨,CPI涨幅为0.2%,处于通缩边沿。再根据这几年养老金涨幅呈现下降趋势,从5%一路下降到3.8%。

2022年GDP增长3%,2023年养老金都涨了3.8%,那去年GDP增长5.2%,今年养老金能上涨5%吗?这个可能性很小,涨幅下降是大势所趋。所以今年涨幅还会下降,预计在3.5%左右。

如果按3.5%的涨幅,你能涨多少?我看到有人直接用2023年的养老金,直接乘以0.035,算出能涨多少。

其实,这是错误的算法,每年的养老金涨幅是平均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这个比例来上涨。现在主要有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定额调整很好理解,就是所有人都上涨同样的额度。挂钩调整主要和缴费年限相关,符合“长缴多得”的原则。倾斜调整主要是针对高龄人群,边远地区工作人员,军人等等。

为了缩小差距,有些地方在养老金调整时会“提低控高”,比如北京,在2022年调整中,月养老金在6250元及以下的,每人每月增加50元;月养老金在6250元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

北京的做法值得提倡,不然按定额、挂钩、倾斜三个标准,养老金的差距依旧会越拉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05年开始,养老金已经连续20年上涨。有人认为现在城镇职工养老金不低了,很多比年轻人的工资还高,而且有些多到让子女在家啃老。

为什么有多少结余,就一定要花完呢?多留一点,让大家不用延迟退休那么多年,岂不是更好。

这其实和我国的社保制度有关,基本养老金调整是一项社会政策,有兜底的功能,要确保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所以,物价上涨了,工资也涨了,那养老金肯定会涨。比如2024年CPI目标是上涨3%,物价上涨这么多,养老金待遇不涨,那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另外,经济在增长,退休人员有权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不过,从长远来看,城镇职工养老金上调的幅度肯定是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增速放缓,但随着史上最大的一次退休潮到来,支出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是全国职工月平均养老金已经超过了3000元,连年上涨,基数也越来越高,稍微上调一点,就能涨不少。

城镇职工养老金上调幅度太大,只会和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差距越来越大。简单算一个数就一目了然,2024年如果城镇职工养老金上调3.5%,按平均3000元的养老金来算,那就是上涨105元,而城乡居民养老金上调了19.4%,但实际却只增加了20元。

因此,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未来继续缩小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的差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