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陶渊明--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01

生活的底色本就苍凉,全看你如何描绘。

有人喜欢用浓墨重彩,画一幅富贵泼天,即便是垂垂日暮也要彩霞满天;有人从绚烂到平淡,这其中崎岖曲折,却也是笔调丰满张弛有度;还有人素好水墨山川,一辈子隽永恬淡,斜风细雨不动如山,是另一种极致的美感。

陶渊明显然属于后者。

只是在陶渊明的寡淡烟雨中,也有诸多耐人寻味的风景。他就像一个孤独的归者,在荒凉的尘世踽踽独行,但他依然没有忽略沿途的风景。漫长的一生,他给自己找了许多的陪伴,有忽然而至的春日暖风,有墙角篱笆下寂寞摇曳的秋菊,有高立桑树之巅的鸣鸡,还有日日伴他荷锄而归的清月。

02

陶渊明有一颗细腻而敏感的诗心,他总是能在平凡的日常中挖掘出朴素的闲情逸致,他也总能轻易的发现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种相当了不起的能力,也是令人羡慕的天赋。

所以苏东坡说陶渊明的诗是平淡到极致的绚烂。

是啊,世界万物,瞬息万变,是何等的气势磅礴、气象万千。

陶渊明也有一双通透高远的慧眼,他总是能轻易的感知自然的勃勃生机,体会万物的深情厚谊。《中庸》云“能尽一己之性,则能尽他人之性,能尽他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与天地相参。”

所以陶渊明的诗总能够小处见大、滋味隽永,他的体物之性也让他的诗作生命长青。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陶渊明对于他的世界肯定是失望的,但他依然选择直面惨淡的人生。即便是退守在世界的角落,即便是人生前所未有的寥落,陶渊明从来不失对于生活的欣赏和爱意。

正是因为他独具一格的妙赏,所以陶渊明的诗总是能在静穆中别具澄和充盈的融融暖意,同时蕴含着悠远深永的意蕴。

03

清代“肌理说”学者潘德舆成年后尤为崇尚陶渊明, 关于“辞达”他曾经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盖达者,理义心术,人事物状,深微难见,而辞能阐之,斯谓之达,达则天地万物之性情可见矣,此岂易易事,而徒以滔滔流行之气当之乎?以其细者论之,‘杨柳依依’能达杨柳之性情也,‘蒹葭苍苍’能达蒹葭之性情也。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托出毫素,百世之下,如在目前,此达之妙也”。

所谓的“曲肖神理,托出毫素,百世之下,如在目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定义的“传神”,曲厘之间尽得万事万物的本真本性,这是诗之大义,也是为诗之人的境界和高妙所在。按潘德舆的观念,《诗三百》之后,能达到这一境界估计只有陶渊明和杜甫,苏东坡都还欠火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渊明笔下,万物皆有情。

春种秋收,总是少不了风雨的调和,他说“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小鸟还在枝头鸣叫欢庆着新节,春风已来人间送暖,送来的是对农人满满的善意;惊蛰之时春雷阵阵,他感受到的是“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还在地底沉睡的眠虫们被春雷吓醒,草木们伸着懒腰攀向高处和远处,一起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月上中天,他感慨道“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乌金西归,素月当空,遥遥万里皎洁光明,融融月色下,陶渊明眼里是一片无限阔大之光明清境。

待到朝霞灿烂的清晨,群鸟高飞,”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课本上说宿雾是指昏暗的东晋朝廷,众鸟是指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一首诗被他们添上了如此多的政治色彩,无趣至极。我更愿意相信,陶渊明看到的只是那些自由自在高飞在蓝天下的精灵,他只是有些遗憾它们也得早出晚归辛勤觅食,就同这大地上的所有生灵一般。

04

明人许学夷在其《诗源辩体》一书中说“靖节诗不可及者,有一等直写己怀,不事雕饰,故其语圆而气足;有一等见得道理精明,世事透彻,故其语简而意尽。”

是罗,陶先生世事洞明但从不失赤子热忱,他对这个世界始终心怀善意。

他不认同时人的行为处事,所以他退归田园,固执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义。因为安贫乐道,所以他可以怡然自得,他用自己的善意去融洽自然的善意,所以他的世界里始终是悠远宁静、一派天籁。

公元404年的春天,陶渊明第二次归隐,年界不惑的陶渊明闲居寻阳柴桑。那一年春天他做了新衣服,心情大好的他踏着澄和的春光,出游东郊。归来后便写了一首《时运》,这是一首四言古诗,分四个章节,全诗并序150个字,读来意蕴古朴,洋溢着融融的暖意和冲淡恬静,是个人最喜欢的陶渊明诗作之一。

《时运》

(序)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称心而言,人亦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静,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其一八句:“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天回地转,时光荏苒,春和景明,就是最好的时节。穿上我新做的春装,去啊,去到那东郊。山峦间的烟云已被涤荡,天宇中还剩一抹淡淡的云。清风从南方吹来,一片新绿起伏不停。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这四句尤其让人感动,起伏的群山,拂面的微风,在陶渊明的眼里都是有着非同一般的生命力和情感归属。他说群山荡涤着薄雾,苍穹挽留一抹微云;南风吹拂春苗,使之张开翅膀。

天地间的一切都融合得不可思议。

05

秋高气爽之时,坐在我的南窗前,感受着2020年秋天江南非同一般的暖阳和微风,口中呢喃而出的就是那一句“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隔着那么长远的时空,突然感受到了陶先生那一刻的感动和欣喜。我想这就是诗的力量吧。它把自然给予我们的善良和温暖,把陶渊明对于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定格在这些小小的方块字里,传递到了千年以后的时空,再一次温暖了千千万万的归旅者。

正所谓,诗心者,百世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