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宗庆后的去世,会引发这么大的舆论反应。相较于宗老生前的朴实低调,他身后可以说是极尽哀荣;从官方到民间,对他都是高度认可;尤其大批民众自发前往娃哈哈总部和在网上吊唁,连带着娃哈哈产品全线翻红——这样的待遇在当代中国的富人中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宗老的一生作为,绝对配得上这样的待遇。不过在贫富分化日渐悬殊的当下社会环境下,作为一个身家千亿的中国前首富,纵然其人品和格局确实超常,但在逝世后突然获得如此广泛的赞誉,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本身也算是一种“反常”。而这种“反常”背后,应该少不了有某种力量在背后推(当然,某种力量的助推仅指推宗老,农夫山泉突然遭遇的口碑危机应属意料之外的连锁反应)。

那么,某种力量为什么会推宗老?除了狭义层面宗老本身的优秀品质,广义层面来看,这种力推,其实也较好的符合了第三次财富分配的要求。

前两年,我们就开始提偿并推动财富三次分配,而三次财富分配,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高收入群体在自行基础上,以各种方法对社会资源和物质财富进行分派。具体到民营企业和资本层面,就是提倡富人主动分配一部分自己的财富给员工和普通大众。

这个三次分配刚提出时,网络上很多人冷嘲热讽,说富人怎么可能主动把属于自己的财富分配给大众?

这个看上去确实没道理,但实际上,这没什么不可能的。

富人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普通人财富有限,所以财富对他来说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赚钱对他生活水平改善的效果是肉眼可见的。但对于富人来说,当财富聚集到一定程度,那就仅仅只是个数字——越富的人越是如此,因为他根本就不可能花的玩——甚至他子孙也不可能花的完。就像宗庆后这种千亿富豪,财富已经太多太多了,多一些少一些,甚至多一百亿少一百亿,对他来说确实已经没有感觉——因为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既然到了一定段位后,钱对富人的重要性就大幅下降。那富人就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更高的追求——毕竟能成为富人的都不是一般人,他们的段位,决定了他们很难像普通人一样浑浑噩噩也是过,当财富不再能再满足其心理需求,他们就必然要追求更高段位的东西。

那富人追求什么?世俗一点的,就是权力。这里的权力不光是指政治权力,更是泛指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权力。

但这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所不允许的。权力和财富,一旦这二者合流到一起,那就意味着社会资源的绝对垄断。美国现在之所以搞成这样子,搞得霸权都快不保,内部矛盾也尖锐的要命,上层建筑方面的资本和权力合流就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是坚决防止资本染指权力的——不光政治权力不行,任何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权力都不行。当然,也有头铁的不服,甚至想和海外资本勾结来搞渗透,比如跟宗庆后一样曾扮演过浙商领袖的某位福报大哥,就曾针对金融监管一通瞎喷;但很快社会主义的铁拳就砸了下来,福报大哥也就此退隐江湖,重新学会低调做人。

既然权力不能染指,那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

名声!

根据马斯诺五大需求层次理论,需求的五个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绝大部分普通人连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尚都无法完全满足,所以对名声并不看重。但对于精英阶层来说,低阶的生理、安全等需求早就满足,所以他们追求的,自然会更是更高层次的需求——越高级的精英追求的层次越高。而对于顶级精英,自我实现这个最高需求,对他们来说就很重要。而名声,恰恰就是自我实现这个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顶层精英来说,他们的追求早就脱离了普通层次,青史留名,才是他们继续奋斗的意义,也是自我实现的目标。

这就是可以推动财富三次分配,鼓励富人主动分配属于自己财富的逻辑所在。说句开玩笑的话,按照中国的著史习惯,像宗庆后这种改革开放过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企业家富豪,将来修史时都是可以进《货殖列传》,甚至在里面单独开篇的。最后史书里给他什么评价,什么定位——这个对于这种层次的顶级富豪来说,其实是满足其马斯诺第五需求层次的重要标准。甚至哪怕比他差一点的富豪,就算进不了国史,在地方志中也是有机会留下美名,传于后世的。通过舆论等方式,将马斯诺自我实现需求,与将三次分配紧密挂钩,这样,就可以达到推动高收入人群自行分配财富给大众和社会的目的。

这就是宗老去世后舆论突然爆炸的逻辑所在。其实不光是宗庆后的娃哈哈,这两年爆红并获得广泛赞誉的华为,以及娃哈哈之前新近爆火的胖东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在提供好产品的同时,老板舍得给员工分钱,福利待遇方面对员工非常不错——这种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就是三次财富分配的重要一种。这种不受资本裹挟,也能忍住私域诱惑,舍得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果实的企业家,也更符合大众认知中人民企业家的形象。让这样的人获得广泛社会赞誉,用“美名”作为其物质方面大度的奖赏,这对追求自我实现的富豪企业家来说,吸引力是很大的。

这是从认知层面来说的。虽然有些企业家——像宗庆后、任正非、于东来这样的,确实格局高胸襟广,但你不能要求所有企业家都如此,你也更不能要求所有企业家都重义轻利。而且,现实中,很多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发展,也不可避免的会受资本裹挟。一旦资本介入,资本逐利的本性,就会逼迫企业家向嗜血方向发展。

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前面说的那位福报大哥。你说福报哥在陆家嘴放炮时,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我想他多少是知道的。但明知而故犯,除了心中的世俗权欲之外,多少也有资本裹挟的缘故。在现实中,我们当然希望企业家能不忘初心,坚守情怀;但且不说并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有这种高阶精神追求,就算有,如果这种自我实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冲突,他又该怎么选择?

就像宗老,他确实是格局高胸襟广,但娃哈哈这些年的没落也是肉眼可见的。而资本操纵下的那些同行却高歌猛进,将娃哈哈的份额逐步蚕食。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过一二十年娃哈哈倒闭也是很有可能的。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如果因为自我实现的崇高精神追求,而让富人的物质基础崩坏,这既是对高尚的践踏,也会堵了后人效法追随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有了宗老去世后的舆论爆发。不光是娃哈哈,胖东来的舆论,华为的舆论,还有更早的鸿星尔克舆论,其实多少都有某种力量幕后推动的影子——毕竟市场经济,我们不能用有形之手强行干涉商业竞争;但我们可以借助舆论,将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的形象和作为展示于世人,让民众基于朴素的认知,自行决定他们的消费倾向和选择。

如果越来越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愿意主动参与三次财富分配的企业家,他们的企业因为自己的善举而得到现实利益层面的正反馈,那就会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让后来者越来越多。甚至是那些本没有什么高尚精神追求,没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哪怕基于世俗的逐利,也会倾向于采用追求名声风评的主动财富再分配方式,而非过去的跟资本合作搞垄断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正向发展和市场竞争。如此一来,富人自行分派财富给大众和社会这种三次财富分配,就不再是一种愿景,而会逐步成为现实。

这就是宗庆后去世后,舆论广泛怀念的逻辑。继往开来——借悼念逝者,形成社会风气,进而推动富人企业家树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将们的自我实现需求,与三次财富分配高度关联,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