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 陈青青】“香港应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香港立法会议员、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3月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香港目前在很多领域相较内地城市“性价比”优势已不明显,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应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认真思考香港未来的发展模式,尤其在科创产业发力,“跟随国家的脚步,寻求自己的‘高质量发展’”。

受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等因素冲击,最近一段时间,港股下跌、资金外流等情况让部分舆论对香港经济前景产生一些悲观情绪。对此,叶刘淑仪回应称,对于香港的经济前景,既不应悲观,也不能自满。她举例说,特区政府日前“全面撤辣”后,香港楼市在刚过去的周末就已活跃很多,“四天好过一个月”,可见香港民众依然有相当的购买力,不少投资者只是在等待政府政策。

不过,她认为这也显示出香港经济目前还是非常依赖地产及旅游等传统行业。以旅游为例,虽然2023年到港游客已达3400万人次,但游客人均消费较低,对香港GDP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

“目前,香港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像旅游这样的经济活动,香港已比不过大湾区其他城市,因为内地的成本比香港低,服务性价比也比香港高。”叶刘淑仪认为,香港不应和内地城市比拼“成本”,或不惜工本大量补贴,而应该像国家的发展步伐一样,追求适合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大力发展科创产业。

“香港应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踏实一点,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不一定非要成为亚洲新的科创中心、全球科创枢纽什么的,我们不要自卑,也不要太自夸。对香港这样一个700多万人口的城市来说,未来如能发展一两项支柱科技产业,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她认为,香港在发展科创产业上有两个短板,一是土地不足,二是人才不足,另外经济转型需要一个过程。这两个短板都需要和大湾区的紧密合作来补足,特区政府必须制定人口政策,吸引和留住城市所需的人才。“去年一年,香港特区政府批了很多人才来到香港,但要使人才愿意长期留港,最终还是要靠有长远发展的岗位”。

不久前,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与叶刘淑仪就香港的经济前景展开一场“隔空交锋”:今年2月,罗奇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声称“香港已经玩完(Hong Kong is over)”,叶刘淑仪同样投书《金融时报》反驳称,“香港有排(有很长时间)玩”,罗奇的言论属以偏概全,香港的经济发展并非只看股市,且香港股市低迷的最主要原因是受美国高息影响。此外,罗奇已有多年未赴香港,对香港缺乏最新最透彻的了解。

在4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叶刘淑仪补充并再度回应此前言论称,“罗奇2023年的确来过香港,但他完全无视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香港撤资等事实,西方资金的撤离正是香港股市短期内成交量和恒生指数下跌的主要原因,而香港吸引中东和东南亚资金需要有个过程。但罗奇对此避而不谈。”她表示,罗奇此前还声称“香港股市停滞26年”,但事实上香港股市在2019年前曾连续7年全球IPO第一。“罗奇是典型的商人,当年在香港有钱赚就说香港好,现在没法来香港赚钱了就唱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