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剧透,不喜勿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样的是,爱看血腥暴力才是人的天性,所以《周处除三害》之类的片子才会收获如此庞大的客流量和口碑。

其实《周处》的故事结构很俗套,无非是套用了一个周处打老虎打蛟龙的世说新语典故罢了,本质上还是最传统的那种英雄救美式结构,经常看片子的大家都能猜出来剧情走向必然是陈桂林以某种方式干掉了其它两个人——香港仔跟尊者的死只是进度条的问题,大家对电影的期待感无非是这其中相对一波三折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处的故事其实也在三国时期

所以片子的卖点大概就是诸如各种枪杀的片段。

当然这才是真正能拿捏住观众的地方,国内的剧集其实很少有这种片段,仍然记得几年前阮经天饰演《城市之光》的片段,虽然江亚跟陈桂林的做法是差不多的性质,但是前作其实是预设了一种道德批判在内,即《城市之光》本身主旨是对这种"非法除恶"的批判,所以其中不仅删改了很多情节,江亚的行为也被设计的像是从头到尾愈发失控(即使是小说里的江亚本质上也是个傀儡),甚至伤害无辜,从而达到了对这种行为以及行为人的批判目的,当然也让全片少了一种爽度,只有一种说不出原因的拧巴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之光》中阮经天饰演江亚

但是这种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价值观才更符合那种自然法的道德,所以完全不设任何对陈桂林以及其行为批判的《周处》就直击到了观众的灵魂——就连被陈桂林伤害过的警察也都因此跟他和解了,我确实不觉得最后判他死刑是一种批判,而只是单纯的顺着比较合理的剧情走向往下推。

这就涉及到一种“代入”’问题,比如同样是追杀,你看《月光心慌》之类的恐怖电影只会感觉呼吸不畅,仿佛被小白脸追杀的是你自己,只想着怎么让主角快跑,但是看《小丑2019》就不一样,小丑真去追杀的人的时候大部分观众反而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会下意识的想千万别让地铁上的第三个人跑了,毕竟华尔街精英离普通民众太远,小丑才更像台下的观众。这同时也是为什么祁同伟式角色总是比侯亮平们有魅力——禁忌本来就为僭越提供快感,更何况类似角色的三观与行为才更接近民众朴素道德,所以表面上他们都在犯罪,但这一刻所谓成文法就没了合法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光光心慌慌》剧照

陈桂林更是超越了前作角色们,变成了一种暴力美学的符号,甚至不需要什么额外的理由,只需要不断地扣动扳机,把其它设定成反派的角色一枪一枪打得血肉横飞就可以了。又或者说杀掉其它人还需要额外多的理由才是缺点,就好像大部分对电影的差评就包括陈桂林中途还相信了一次尊者,即使这个设定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水时长而是想让剧本一波三折。

毕竟跟优柔寡断比起来,杀伐果决才更符合民众朴素道德观。

所以电影演到最后那一刻网上四处流传的名场面,场上所有人的反应没有一部分人想象中的惊慌失措,也没有想象中捂着其它观众眼睛大声尖叫的恐怖片场面,所有的观众反而都露着一种喜悦,一种激动,一种振奋人心,一种热情喷涌,好像那个拿着枪不断扣动扳机的人其实是自己,一种生物原始杀戮本能跟后现代先进科技制造的武器完美融合,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次另类的精神SPA——拿到一把大型狙击枪却只会拿小手枪自尽的祁同伟之流此刻仿佛懦弱无比,既然箭已经上弦了,就应该去拿着得到的枪干掉诸如尊者或者香港仔之流,再把他们的小弟也统统打死,然后在人群中大喊一声:是我干掉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