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李基信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李基信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秉承工匠精神,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和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电子板卡、工装技改、创新发明等领域持续深耕发力,实现创新成果28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专利成果转化率达80%,为职工搭建提升素质、实现价值的平台,培养出一批专治设备“疑难杂症”的行家里手,为全面推进地铁运营降本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

01

以技术攻关

带动技术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公司“高、精、尖”人才的聚集地,工作室始终秉承“守正创新,人本致远”的企业价值观,坚持创新是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积极研究解决办法,想对策、出点子。对于影响生产的技术难题,工作室坚决紧盯不放、狠咬不松,主动“啃”最硬的骨头,帮助公司解决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问题。

专利

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的一年,工作室开展“一种用于GAD102双面警示灯的低电量报警装置”“一种提高固定式架车机作业安全的监控装置”“铁鞋安全联锁报警系统设计”等13项QC质量攻关和创新课题研究,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

02

以成果转化

助力降本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本增效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工作室始终将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作为主抓、首抓工作,以成果转化助力公司降本增效。2023年,工作室开展了“一种工程车过渡车钩拆装工装”“不落轮镟床侧压轮防磨损工装”“一种用于地铁列车与TF2000HD不落轮镟床对位的可视化联控装置”等一系列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最大限度将创新技术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其中,工作室自主研发设计的“一种工程车过渡车钩拆装工装”已全面推广应用至南宁轨道交通1-5号线共计5条线路,解决了拆装过渡车钩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检修作业效率,降低作业取证等用人成本,真正实现图纸“走出”工作室,对策落实生产。

此外,工作室还通过开展电子板卡自主维修,克服了厂家不提供维修资料等技术封锁的困难,成功修复电客车各类部件共计147种,2023年间接为公司创造和节约运营成本超过200万元。

03

以技能提升

推动队伍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工作室充分发挥人才小高地优势,积极推进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劳模和工匠人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在岗职工技能素质,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对内,工作室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引导广大员工树立争先、争优的理念,通过“师徒带教”方式,并结合轮训、技能评估等方法开展多元化培训,精准培养,实实在在提高员工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对外,工作室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技术比武,拼技术、争一流,一方面不断提高员工眼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形成良性竞争。过去的一年,工作室团队核心成员梁京明荣获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优服务、壮产业”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第三名、2023年南宁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比赛第三名;在“桂有技能、产业振兴”广西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李基信获钳工项目第三名,张杰获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赛项第五名。

04

以典型宣传

弘扬劳模精神

工作室汇聚了众多的“高、精、尖”技术人才,他们是公司的宝贵财富,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于技术一流的人才或创新团队,工作室高度重视、扩大影响,充分利用内外部宣传平台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引导创新团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员工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此外,工作室还积极在行业内宣传推广创新项目,如工作室自主研发设计“一种用于地铁列车与TF2000HD不落轮镟床对位的可视化联控装置”项目成功在2023年全国交通建设行业职工岗位创新成果云上展览,并获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发的参展证书。

下一步,李基信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将挺膺担当,把“畅通绿色出行、畅享品质生活、畅达壮美都市”的企业使命扛在肩上,践行“守正创新 人本致远”企业价值观,坚持“强科技、育人才”的战略方向,努力打造成为自治区级一流工作室,并朝着建设国家级工作室的目标迈进,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的“全科人才”,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运营公司

文字:黄升

图片:黄升

编辑:谢虹誉、卢彦君、杨艺

校对:覃璐、周榆力

初审:原浩、刘红刚

终审:毛龙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出品

南宁轨道交通网站:http://www.nngdjt.com/

地铁运营服务热线:0771-2201000;公交运营服务热线:0771-53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