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 来源/洞鉴地理
  • 作者/洞鉴地理

2010年,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曾经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的麻雀竟然“喜提”三级保护动物的头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消息震惊了无数网友,大家纷纷猜测:麻雀又不被中国人列为“餐桌美食”,为什么还会连年减少,难道是因为出现了什么新的天敌吗?

要知道,在上个世纪,铺天盖地的麻雀可对我国的农业造成了巨大打击。

不少农民辛苦劳作的农作物都惨遭它们“毒嘴”,颗粒无收。

正因如此,在当时,麻雀成为了“四害”之一,连同苍蝇、蚊子、老鼠一起被大量捕杀。

可是后来,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麻雀的数量确实逐年减少。

以至于在今天,人们已经几乎不能再在生活中看到麻雀的影子,就连农村都鲜少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了。

那么,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为什么会从一个庞大的种族群体,变成如今的“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球上,一个物种的消失从来都不是突然的,而是有迹可循的。

在这极为漫长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便是物种的生存环境。

曾经随处可见的麻雀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生物。

它们一般一次生育可以产下4至6窝鸟蛋,一年繁殖两窝。

而幼鸟在出生后30天左右便可离巢自行生存,成长速度极快。

由于体型较小,不能进行长途飞行。

无需与其他候鸟一样南北迁徙的它们,拥有极大的生存空间。

再加上智商较高、小巧灵活和杂食的特性,使得麻雀的生存条件极好、生存成本极低。

这也是造成了上世纪50年代麻雀泛滥成灾,被列为“四害”之一的根本原因。

在那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年代,每一粒粮食都弥足珍贵。

此时,消化道较短、胃比较小、需要大量进食的麻雀,在田间的觅食无异于在与人类争夺生存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当时的民间说法:一只麻雀每年的进食量在10斤左右,而10斤粮食几乎等同于一个成年人半个月的口粮。

倘若每年捕杀100万只麻雀,便可以节省下5000吨粮食,挽救千万人的生命。

因此,为了生存,人们开始大量捕杀麻雀。

直至人们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年代,并且发现麻雀同样会以害虫为食。

“灭雀风潮”才彻底过去,人类与麻雀也开始和平共存。

即便逃过了灭种的危机,可想要恢复曾经庞大的种族数量,即便是繁殖速度极快的麻雀也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后来,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开始在田间喷洒除草剂与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这无疑对麻雀们造成了二次伤害。

当时,人们大量使用含有剧毒的农药杀虫、使用除草剂除去杂草的时间恰好在麻雀的繁殖期3至9月间。

这时候,当幼鸟孵化完成,成年麻雀来到田地间为幼鸟寻觅食物的时候,就会将这些遭受污染、含有剧毒的种子以及害虫尸体,带回鸟巢中哺育幼鸟。

因此,麻雀再次迎来了大规模的死亡。

此外,麻雀族群的逐渐减少也与当代社会的逐渐发展脱不开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麻雀天性喜欢在土壤、洞穴、缝隙间建造巢穴,而城镇发展使得到处建筑高耸、钢筋水泥遍布,麻雀根本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寻找一个栖息之所。

社会不断进步,生存环境不断被挤压。

城市中满是钢筋水泥,农村里遍布有害药剂,麻雀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失去了曾经随处可见的安身之所。

在生存条件极为艰苦的同时,麻雀们还迎来了一些“新天敌”——当时的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捕捉麻雀进行销售的人们。

因为麻雀鲜亮的外表,以及国外对于这种小巧可爱的鸟类十分狂热。

许多不法分子开始对于麻雀进行非法捕捉,贩卖到国外从中牟利。

在很多国家,麻雀都是“非法鸟类市场”的常客,价格十分高昂。

而毛色特别、体态特殊的麻雀如果能够被制成标本和藏品,其中的利润是无法想象的高昂。

2007年,齐齐哈尔当地警方就曾抓获一位非法捕猎麻雀然后销售至国外的男子,据当时情报。

该名男子家中的冷冻麻雀尸体高达100余只,共计毒杀、猎杀麻雀高达200余只。

如今,我国十分重视麻雀的存在,并将其视为“三有”保护动物。

即为“国家保护或有益经济、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假设几十年后,麻雀彻底灭亡。

那时候,田地间的害虫唯一的抑制方式就只剩下了有害农药,而这些化学物质将会对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麻雀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平衡。

希望大家可以重视每一只小小的麻雀,不要对它们进行肆意伤害。

否则,等到只能在博物馆中观看这种有益动物的时候,生态环境将会遭到无法挽回的灾难。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