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写于23的老文,当时被河蟹掉了,再发一次看看,今年的报告里提到一个数据很有意思,23年央企战略新兴产业投资32%+,到25年战略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

文章发文记录与全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一级市场LP以国资占据主导,同时国资亦直接参与权益投资,大量直接或间接持有民营企业股权。国资之资金来自于财政,不免值得探究,5年后这一批资金的去处,这也将决定5年后一级市场的面貌。

个人认为,当今国资LP主导的一级市场,是一场财政现象的历史轮回,上一个财政现象是房地产市场,在分税制下,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弥补了一部分改革带来的财政收入冲击,并维系至今,在城镇化趋势下,大量开发商进行房地产开发,数十亿市民购买房地产产品,土地出让成本与房地产价格以及由此而诞生的经济拉动,催生了一轮经济膨胀,螺旋循环下房地产当之无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可以注意到的是,成都市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近2000亿元,房地产所谓的支柱性产业得以在这一侧体现。

但是房住不炒,让这个螺旋循环虽不至于中断,但必然疲软:

四川省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4297亿元,但2023年仅预算2000亿元,为2022年实际完成数的46.5%。成都市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1957亿元,其中市级掌握924亿元,2023年只安排了1658亿元,较2022年实际收入减少15.3%,其中市级掌握565亿元,以确保区(市)县财力不减。

土地出让收入在过去几年,占财政收入比重约为30%,下降预期下,财政收入怎么办?

其实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摊财政收入的东西,中国老百姓其实可投资的,合法的,公开交易市场出口真的很少,最排的上号的就是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还有什么吗?没有了。

房地产资产能涨一部分来自于土地能出让,城市化趋势,另一部分也来自于房地产交易市场所带来的持续上涨预期,存量资金叠加金融杠杆,从08年到现在,还是造了一批炒房赢家,最好的事情是,他足够大,十亿人都能参与。但房地产现在要破除金融属性,去杠杆。十亿人参与的公开交易市场要行政下压。

剩下的一个十亿人都能参加的,现有比较完善的公开交易市场可能只剩下股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很多本地公有制企业大规模改制后,地方财政难以再依靠本地公有制企业获得利税收入,从而地方政府逐渐从地方企业的所有者变为引导企业在本地生产和纳税的征税者,同时分税制的执行也让土地出让成为一个收入源泉。

而现在的社会现象下,当初的这一财政现象转变是否会面临第二次重大的调整呢,并带来由财政所选择的,继房地产之后,第二个可能维持10年以上持续上涨的核心资产,是否会创造一个继房地产市场之后,第二个诞生公众强烈看好预期的交易市场呢。

只是猜测,不便说细。最近半年到了,统计局公布了很多数据,再一起看看几个有意思的数据:

货币方面:中国央行6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2.0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7%,流通中货币(M0)同比增长9.6%。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55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604亿元。

房地产方面: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5月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显示,1—5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5958亿元,同比下降6.6%。其中,国内贷款7175亿元,下降10.5%;利用外资13亿元,下降73.5%;自筹资金16267亿元,下降21.6%;定金及预收款19878亿元,增长4.4%;个人按揭贷款10354亿元,增长6.5%。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815亿元,同比增长4.0%,比1-4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5%,制造业投资增长6.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64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9%;商品房销售额49787亿元,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民间投资下降0.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13.0%。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8%、16.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7.4%、40.6%。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1%。

所以,钱都去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