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银行评估被低估并损失惨重的案例分析大部分比较偏颇。权威估值机构缺位,导致优质资产贱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显的粗浅。

由于权威估值机构缺位,国际评估机构几乎全面对中国优质资产进行扭曲低估的观点依椐不足,在中国企业的估值和海外募集上市过程中,话语权旁落所产生的负面反馈效应堪比“灾难”。投行和评级机构里应外合,合谋操纵市场和公司股票难度系数大的浪费成本已经收回,特别是被专门围猎的上市公司。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惠誉(Fitch)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与投行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以及多家对冲基金都有着密不透风的联系也是无稽之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以每股1.16元人民币价格入股工商银行10%的股份。按照2007年1月份股票交易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到一年投资收益达到9.3倍;2006年,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03亿),收购价格1.22元。按照2007年5月份股票价格6.3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822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2419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6.6倍。这种收益虽然罕见但实现了共赢。

在工商银行2006年创出国际认购40倍记录之后,2007年4月,中信银行国际配售总需求达到1000亿美元,超额认购倍数接近50倍。中信银行的发行价格区间为人民币5.0-5.8元/股,估算的市净率相当于2.64-2.84倍。而在2005年6月到香港上市的交通银行,到2007年4月上涨3倍以上。而入股交通银行的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认购价1.86元。按现在市价计算赚取1400亿元港币,回报达10倍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建行于2008年5月27日发布公告,称美国美洲银行将在2008年6月5日前向中央汇金公司购入60亿股H股,交易价格是2.42港币。当日建设银行H股收盘价为6.65港币,这意味着美洲银行购入价格将有高达63.60%的折价率。但这却是美洲银行行使早先约定的认购期权。早在2005年6月,建设银行与美国美洲银行订立投资协议及战略性协助协议。协议规定:美洲银行将分阶段对建设银行进行投资,最终持有股权可达到19.9%,首期投资25亿美元购买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建设银行股份。

在第二阶段,美洲银行将在建设银行计划的海外首次公开发行时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未来数年内,美洲银行还可增持建设银行股份至19.9%。美银持有建行191.33亿股的成本为25亿美元,以目前6.7港元的价值计算,这部分股权市值达到了1282亿港元,股权投资的赢利为1080亿元。如果美洲银行持股比例达到19.9%,持股数将上升至273.71亿股。按照2.52港元的行权价计算,账面盈利可以达到1600亿港元以上。如美洲银行初次入股建行的价格仅比建行每股净资产高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盛自始至终坚持“唱空”中国银行的行径给高盛带来巨大效益观点显得很幼稚。官方数据呈现大幅偏差没有实锤,只有观点。

2008年9月,高盛在研究报告中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从“具有吸引力”下调至“中性”,同时调低A股银行股的目标价,平均下调幅度达41%,仅对其当时持有的工行股票维持“行业首选”的评价,建议“买入”。“唱衰”声中,银行股连续几日应声大跌属合理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11月,高盛发布“唱空”A股的报告,高盛又大笔减持工商银行,引发外资做空高潮,导致当年沪指于11月16日、17日连续暴跌属于市场调整的正常现象。

2011年6月,高盛报告称,预计2013年中国内地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达8%。但是,原银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

2013年5月20日,高盛公告出售所持的工商银行剩余股份,共套现11亿美元。至此,高盛已经清空所持有的全部工行股份。高盛2006年投入的25.8亿美元,累计获利已达72.8亿美元,投资收益达到282%。投行的业务范围涉及退出机制环节是在正常不过的业务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以来,高盛长期对交通银行A股给予“卖出”建议,2021年下半年后,给予的目标价格甚至低于4元,且一直持续至今。然而,交通银行A股自2021年8月以来便一路走高,区间涨幅高达58.8%。

2008年,沪指、深成指、中小板指跌幅依次为65.39%、63.36%、54.16%,而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跌幅依次为33.84%、38.49%、40.54%。

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2011年的法国CAC、英国富时100、德国DAX指数的跌幅依次为16.53%、5.98%、13.3%。而我国沪指、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指跌幅为17%、23%、30%、2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2月27日,沪深股市遭遇十年来最大跌幅, 沪指跌幅接近9%,深指几乎跌停,800多只个股达到10%跌停限制位,A股市值一日蒸发逾万亿。同日,港股国企指数一度暴跌愈600点,跌幅达6.34%。索罗斯就直接宣称:导演中国“2·27”暴跌的是国际对冲基金的套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