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时罗罗姐一直坚持带着小七做各种数学游戏,在生活中给他做数学启蒙,我俩也经常沟通。前几天去罗罗姐家里讨论选题时带小七玩一会儿,发现小七目前已经能够脱离实物做一些简单的计算了,我还是挺意外的,没想到小七的进步这么快。

小七的进步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虽然小七一直没上过线上线下的数学相关课程,但我和罗罗姐平时经常就加减法的相关计算进行交流,发现她带着小七做很多事情,看似是生活中简单的交流互动,没有刻意的训练和上课,却符合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规律,所以小七才会“突然”有一天给我们带来惊喜。

数学是抽象的学科,教育家帕梅拉.利贝克认为孩子的抽象思维发展需要经过“体验--语言--图画--符号”的过程,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如何通过这样的四个步骤,发展抽象思维的。

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看看孩子是如何学习“球”这个概念的,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四个词语。

  • 体验:

孩子在生活中会看到球,自己会去摸一摸、抱一抱球,还会和家长一起踢球,感受球能够滚来滚去。在这样体验的过程中,孩子就对球的特点有了自己的感受。

  • 语言:

首先是孩子把他玩的这个物体和“球”的发音联系起来,每当他说出这个词,大人就知道他想玩球,而且他已经体验过球的特点,很快就会把这个词和其它同样能滚动的物体联系起来。

  • 图画:

孩子能够在各种书中认出球的图画,这些图和球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些平面上的图形看起来、摸起来,都和球本身不一样,而且还不会滚动,但是因为孩子先前有了大量的体验,他们能够发现图和球的共同属性,知道拥有这些特点的图形就是球。

  • 符号:

之后他们会将球这个物体和它的文字表达联系起来,这个字和真实的球没有一点共同属性,只是一个代表它的符号,但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

建议大家记住这个简单的例子中的四步骤,不仅是学龄前儿童,孩子在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计算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完善等,都需要经过这四个完整的抽象化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如何经历这四个步骤学习加减法。

01

生活中积累大量的体验

很多家长在教孩子数数、计算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脱离生活实际,单纯的教给孩子那些数字符号,告诉他3这样写,3+2=5之类的,这并不符合低龄儿童的认知规律,即使孩子能很快的做运算,对他们的数感、思维等提升也没有太多的帮助。

数字和算式,都是表达真实世界的工具,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学龄前,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大量的相关经验。孩子需要多一些生活感受,吃水果、搭积木、摆餐具等活动,首先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积累活动的经验,在操作中感受增加、添上或减少、去掉等。

02

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描述

孩子最初认识加减法算式一定早于学校学习,很多家长会关注孩子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其实如何理解算式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现在接触到加法的本质就是把几部分合起来,所以孩子在描述的时候,要说清楚每部分有几个,合起来一共有几个。

以“2+3=5”这道算式为例,应该让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大量关于“2个物体和3个物体合起来是5个物体”的例子,可以是亲身操作体验,可以是观察实物,也可以是看图说图意。

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促进他们对算式含义和加法意义的理解。

我刚才吃了2颗葡萄,现在又吃了3颗,一共吃了5颗葡萄。

我有2块巧克力,你有3块,咱俩合起来一共有5块巧克力。

把2支笔和3支笔合在一起是5支笔。

减法的本质是“去掉”,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以“7-3=4”这道算式为例,应该让孩子更多的体验“从7个物体中去掉3个,还剩下4个”这样的相关活动,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程。

盘子里有7个苹果,我们拿走了3个,现在只剩下4个。

我有7辆小汽车,送给好朋友3辆,还剩下4辆。

每当孩子接触到生活中的相关例子时,就引导他用这样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就把相关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这个过程也是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重要过程。

03

用多种图画记录活动体验

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可以让他们用画图的方式把自己的活动体验记录下来。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画图,实物图或者用符号替代,都能促进孩子对于算式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示合起来的图,重点要分清楚每一部分的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示去掉的图,则要明显突出去掉的部分或用清晰的符号表示去掉的部分。

画图记录的过程,是孩子把自己脑海中对于刚才活动的理解整合后展现出来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老师常说的思维可视化,养成画图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04

用符号记录,写出算式

经历了前面三个过程之后,孩子对于加减法的意义都能建立起很好的理解,此时再写算式就水到渠成了。

“我有2块巧克力,你有3块,咱俩合起来一共有5块巧克力。”这是描述真实世界的语言,相对应的算式就是“2+3=5”。

还可以试着让孩子根据算式创编故事,这是更高一级的要求,可以在孩子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开始尝试。

写出“2+3=5”这道算式后,让孩子根据这道算式再编一个不同的故事,如“我有2本书,又买了3本,现在一共有5本书。”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孩子体会这道算式不仅适用于前面提到的巧克力情境,也可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场景,加深体会加法的共同属性就是把几部分合起来。

在数学学习中,不仅加减法的认识可以遵循“体验-语言-图画-符号”这样一个过程,其它新知的学习也可以套用这样一个模式,比如平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乘除法的运算等等。孩子先亲自操作体验,然后用语言、图画、算式的方式进行多元表达,可以促进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思维。

先发个截团通知。

上周三发布的乌村闪促《》,明天下架,上半年想去乌村感受江南春天的朋友可以先买房券屯着,没时间去不预约也是全额退款的。下架后独家的2999两晚一价全包套餐就绝对没有了,两大一小想要入住乌村的话,那是最高性价比,没有之一。如果其他人数组合或者其他日期,也可以再看看,2999套餐是咱独家,其他活动价后续可能其他各平台也会上架,在悠迪订只是额外会有一些结伴活动这种附加服务。买了套餐的请尽早预约,后续其他各平如果有其他活动,买的人多,越往后可能会越不好预约。

我们公司团建,让俩助理满世界选,最终可能还是乌村,孩子有的玩,家长也不会太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周老师拿七七举的例子,我就补充些更细节的内容吧,看能不能更容易参考。

小七的数学启蒙是语数英科四门学科里,相对进度最慢的。因为他的数学启蒙,基本是英语启蒙的副产品,也就是去年下半年,为了生活中更多使用英语,开始给他用各种英语原版练习册英文读题,数学也就顺便练手了(原版适龄的几套做完后,不想扔掉每天做几页练习的习惯,就继续用了七田真和奇迹数学)。

我没有给七七赶进度,是因为作为小周老师这几年每篇专栏文章的第一个读者,知道低龄的数学启蒙,慢就是快,孩子把一个个知识点弄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往更高难度学习,才是更符合启蒙规律的。

做练习册更多是巩固,通过刻意练习积累熟能生巧的能力,以及见各种题型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而小七对数学知识点的接触和学习,感觉更多是在生活中。比如,读皮特猫时,窗台上有几个蛋糕,他会去数出来,那是点数的学习;吃饭的时候让他分筷子,那是一一对应;买回家几块点心,她和姐姐怎么分,那是数的分成;两个小杯子,里面各自放几个小球,玩剪刀石头布,谁赢了两杯通吃,总共能得到几个,这是加法;他伸出十个手指,我拿手比划出两个钳子,大蝎子随机吃掉他几个手指,问他还有几个,这是减法。当然,我们还会玩数学玩具和桌游,总之,让孩子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可能会更容易培养出他们的内驱力。

在带七七的过程中,我真是挺感谢小周的,这几年有她的陪伴和指导,在带娃做启蒙时,真的是不走弯路。而且,她见的学生多,对孩子的共性,以及难点在哪里,把控太准了。收到她这篇稿子时,我跟她说:“这篇太有价值了,但加减法我们除了没让小七拿算式编故事,别得基本都掌握了,下面该干啥了呢?”小周说:“下面有个对孩子比较难的点,就是几比几多几,几比几少几,这是加减法的变形,但一年级也会有很多孩子一下理解不了。”

然后我就突然想起来,前几天橙子跟我说有道题小七不太理解,她也不会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七是个普娃,小周老师认为学习中的难点,他可能一个也跳不过去。但有效的指导,可以帮孩子解决一个个难点,再回头看简单的练习,就很简单了,极易生出成就感。

所以,公开许愿,希望小周老师继续出启蒙阶段的指导文,我们这些有低龄孩子的家长,就能效果又好又省钱的跟着做启蒙了。

Read More

育儿干货I好物分享I诚意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