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在古时惊蛰当日,一些地方人们有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习俗。此外还有“蒙鼓皮”“吃梨”“祭白虎化解是非”等习俗。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清西陵景区简介

清西陵位于保定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地处京津保“三角”地带,距北京120公里,天津200公里,距保定60公里。清西陵保护区237平方公里, 规划核心区84.3平方公里。1961年,清西陵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1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1年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智慧景区示范点,文明示范景区。

清西陵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民国四年(1915年)光绪崇陵建成,历经185年。建帝陵4座、皇后陵3座、妃陵3座、园寝4座、行宫1座、皇家寺庙1座(永福寺)、衙署等附属建筑群16组、432座单体古建筑;瓷器、玉器、木器、漆器、金器、丝织品等馆藏文物1571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文物价值。是距今最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体系最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群。

清西陵拥有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品字形石牌坊群—泰陵石牌坊;拥有现存明清皇家陵寝御用寺庙的孤品—永福寺;拥有中国古代陵寝中唯一的回音壁和回音石—昌西陵;拥有世界最大的楠木雕龙殿—慕陵隆恩殿;拥有仅存的清帝谒陵行宫—梁格庄行宫;拥有中国最后一座皇帝陵—崇陵。

保护区内拥有保存最完好、规制最齐备的守陵村部落,14个守陵村遍布陵区,凤凰台、忠义村被列为“全国十大民族村寨”,西陵“摆字龙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拥有华北地区最大古松林,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松15000多株、树龄70年以上的幼松20多万株,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5000多个/立方厘米,被誉为“可以深呼吸的天然氧吧”。

2023年,国家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授予清西陵古树群“中国最美古树群”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