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各要素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在2024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中,更是强调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厚植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

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策略

①明确关键区域与重点任务

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被明确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保障和提升为核心,研究和明确未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关键区域和任务,包括保护与提升国家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善和恢复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与可持续性,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耕地开垦、矿山开采、交通建设等经济活动。

同时,围绕区域关键生态退化问题,根据生态保护修复的不同对象、不同受损程度和不同恢复阶段进行生态修复。此外,还应纳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态服务系统进行考量,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的相关实践。

②完善保护和修复的管理体系

加快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举措,并将其作为相关部门、相关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布局和实施的基本依据。

此外,针对水土流失、石漠化、荒漠化等主要生态问题,开展多尺度调查监测,研究典型区域重大生态问题的成因与时空演变机制,建立生态风险预警体系。同时,建立多元化、差别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可根据区域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差异化生态保护和修复资金分配制度。

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实施好禁渔、耕地休耕轮作等制度。

④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实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南岭山地地区、京津冀水源涵养区等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工程,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

⑤建立统一的评估考核制度

改变单一生态目标和要素的评估方式,从生态系统整体最优出发,建立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综合成效评估制度,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

⑥加强相关的技术体系建设

明晰多要素综合的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基本空间单元的划分方法,构建面向多层级修复目标协同的生态地理分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技术体系。另外,需要构建面向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与服务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工程生态效应量化评估技术,推进调查、规划、实施、验收、监测、评价等全流程关键环节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

⑦坚持区域联动、部门协同

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跨区域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基础,统筹各类规划、资金、项目,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保护、一体化修复。强化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做到目标统一、任务衔接、纵向贯通、横向融合,提高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效率。

总结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