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碳汇的主要载体,也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提供者。我国是世界上草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地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且无可替代的作用。

草地分等定级是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草地分等定级工作,有助于全面掌握我国草地资源的质量分布状况,促进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更可直接服务于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资产清查核算、税费管理等工作,有助于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向数量、质量与生态管护并重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草地分等定级定义

草地分等(gradation of grass land)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按照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综合分析影响草地质量的自然、植被以及生态因素,揭示草地自然质量的全国差异,划分草地质量等别的活动。

草地定级(classification of grass land)是指在区域内,依据构成草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草地管理和实际需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草地质量综合评定,揭示草地综合质量的区域内差异,评定草地质量级别的活动。

二、草地分等定级技术原则

分区分类原则:草地分等定级按分区开展。全国草地分等定级分区按照TD/T 1060中附录A的相关要求。草地分等定级按照草地二级地类,即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和其他草地开展。不同二级地类分等定级指标体系可根据本文件规定有所区别。

综合分析原则:草地等别、级别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建立指标体系和选取因子时需要充分反映草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等综合属性。草地分等侧重草地自然质量,草地定级侧重草地综合质量。

主导因素原则:草地分等定级重点分析对草地质量起重要影响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

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草地分等定级以定量评价为主,对现阶段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量化,提高工作精度。

可行性原则:草地分等定级需要考虑指标获取的可行性,优先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和监测数据,采用现有成果中的指标或经过简单处理可获取的指标构建草地质量评价体系。

​文章来源于《草地分等定级规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私信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