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迪西说,直播时聊到打拳,经常会被弹幕质疑。

有人故意调侃,“你打拳啊?那以后会不会家暴你老公啊?”也有人嘲弄,“什么拳击啊,你们打的都是歹徒兴奋拳,人家就喜欢有挑战性的。”

刚刚过去的周末,如是生活去了一趟拳馆。

和想象中枯燥无味的训练不同,走进场地的瞬间,迎面而来的是动感音乐和尖利哨声的双重冲击。

跟随着音乐,女孩们在大约五十平米的场地内绕圈奔跑、起跳、来回变换动作。很快,又两两一组,配合默契地出拳、防守、回击。哨声一起,全场会有整齐划一的出拳声,或打在沙包上,或打在对方的手靶上,发出沉重的闷响。

在这里,柔弱和文静是不被鼓励的。她们会为一个人利落的出拳而欢呼,会在坚持不下去时发出低吼,会咕嘟嘟喝完一整桶水又冲回训练场。而教练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再来一组。

一个小时的课程结束,大汗淋漓的女孩们又兴致勃勃地冲向擂台,看资深学员们比拼对抗,为她们加油助威。

电影《热辣滚烫》上映后,互联网上关于女性拳击的讨论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女性想要走进拳馆,体验一把出圈的“爽感”。在这场讨论之前,选择“打拳”的女孩们是怎么想的?肌肉和力量,又能否帮她们回击生活中的不公?

我们找到一群拳击女孩,和她们聊了聊——出拳后的人生。

在打拳之前,迪西学过十年舞蹈。

但她不是传统的舞蹈生身材,不高,也不瘦,最胖的时候138斤。有时,为了证明自己学过舞蹈,她甚至得“当场劈个叉”。

小时候,迪西偶尔会羡慕舞蹈班里的其他女孩,为什么别人都高高瘦瘦的,自己却有点“不堪入目”?好在她人缘一直不错,身材上的小小不足,并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困扰。

迪西一直没有很爱跳舞,重新开始健身时,她选择转向拳击。

去年三月,她走进拳馆,想学的理由很简单:“感觉打拳挺爽的”。

相较于普通的健身课程,拳击的互动性更强,教练会一步一步地带着人出拳,后续训练时,也需要两两一组才能完成。

另外,拳击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迅速出拳,果断闪避,考验的是综合素质,反应、力量、体能,也比其他健身方式来得有趣。

对迪西来说,打拳是一个逐渐熟悉自己身体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动间隙的迪西|讲述者供图

“拳击其实需要你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用髋关节带着手出力,如果你找到了正确的出拳方式,打出去的拳会更有冲击力,更重。我第一次打出重拳,听见靶子发出了巨大的声响,那一瞬间我才觉得,哇,原来我也是可以的。”

靠着拳击,迪西断断续续地瘦了二十斤,当然,改变还不止于此。

“我发现,每个人站上擂台的时候,包括我自己,眼神都会在那一瞬间变得不一样。”

——“像是有一点杀意。”迪西笑着补充道。

和迪西相反,玥琳第一次走进拳馆时,体重还不到八十斤。

一眼看过去,她和拳馆里的所有人都不一样,身形颀长,四肢纤细,拳套甚至要比脑袋大,站在学员中间,玥琳是很容易被淹没的那个。

但只要她出拳,你就很难再忽视。

练习时的玥琳|讲述者供图

玥琳的拳法利落轻盈,对抗时节奏性很强,即便面对比自己体重多出十公斤的人,也目光灼灼。

于她而言,选择学拳击像是一种“逃离”。那是2021年,玥琳大三,学业压力叠加疫情封控,让她的生活陷入停滞。当时她过于瘦弱,迫切地想要找一项对力量、整体体能素质都有提升的运动,最后“突发奇想”,选择了拳击。

三年训练下来,玥琳对拳击有很多自己的理解。

她每周训练四次,每次一小时以上,有时还会上私教课加练。此外,她平时还会给自己加餐、做增肌训练,让身体更适合拳击。

擂台上的两分钟,玥琳需要迅速识别对手的状态,思考自己的战术,研究如何抓住对方的漏洞,怎么样使出假动作,快准狠地击中目标。

“拳击是一种博弈。”她总结道。

目前,玥琳已经参加过两次正式的业余拳击比赛。一次是新加坡女子拳击比赛,另一场是回北京后参加的业余爱好者卡比特拳赛,打的都是46-48公斤组。

玥琳参加比赛|讲述者供图

新加坡的比赛中,她在第二轮将对方TKO(指在拳击场上将对方技术性击倒而致胜),北京的拳赛中,她也成功赢了对手。

老实说,在站上擂台之前,玥琳会有些恐惧,但站上去的那一刻——“反而是最平静的时候。”

她受过不少伤,手腕、肩膀、脚踝,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家人也很支持,不过,“让他们看我打比赛的话,还是有点害怕。”

如今,迪西从138斤瘦到了118斤,而玥琳从六十几斤增重到了九十斤。她们都渴望能够练出更健美的肌肉。

“保持运动习惯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断地给自己上强度、上压力也是想突破自己,会觉得很快乐。”

无论走进拳馆的理由如何,她们显然都收获了比预想中更好的结果。

教练畅姐和拳馆馆长大文提供了更多的样本故事。

有人体重超标,想要依靠拳击健康地瘦下来;有人被互联网上帅气的打拳视频吸引,来练过几次后彻底爱上了拳击;还有人打了好几年的拳,四十多岁依然活力满满,容光焕发,几乎没有什么负面情绪。

还有人在互联网大厂上班,高强度的工作不仅拖垮了身体,也熬垮了精神,被接连诊断出抑郁症和糖尿病。选择打拳之后——“从外表就能看出她的变化,以前蔫儿得五官都揪在一起,现在整个人有活力了,而且医生也说,她不用再吃降血糖的药了。”

总的来说,学员大多从事金融、法律、教师一类的工作,工作稳定,但压力也不小。或许正是因此,拳击才成了她们生活的调剂,用每一次出拳,击碎焦虑和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拳击给女孩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改变,但显然,一项运动并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全部问题,甚至有时,会成为问题本身。

用她们自己的话说:“生活就是生活,不会因为你能扛揍了就少揍你一下。”

被称作“畅姐”的教练刘畅1990年出生,2001年开始练习拳击,到今年已经有二十三年的经验。

她在体育队长大,后来进入国家队,拿到冠军后退役,再然后,离开体制内,来到北京,成为一名拳击教练。

给学员上课中|讲述者供图

成为教练之前的生活,刘畅已经不愿多提,但可以想象,当“争取第一”成为必须,训练会变得异常枯燥,每天在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刻板的重复。

“不可以有眼神的飘动,不能有多余的笑容,我几乎每天都提心吊胆。”

“前十几年的训练,把我整个人折磨得身心疲惫。”

2018年,刘畅不顾家人的反对,辞掉铁饭碗。到北京做拳击教练之后,她觉得自己快乐了很多,也交到了不少朋友。

刘畅身高一米七八,体重76公斤,上拳击课前,她会扎低马尾,化全妆,学员们笑说她化的是“丧偶女王妆”。

在她的课上,笑声与尖叫声并重,前者是因为她总是说话很好玩,比划动作时很夸张;后者则是因为一组接一组的动作常常让人“撑不下去”,要靠叫喊来释放压力。

一堂课结束,她拉着学员们一块儿合照:“趁着我妆没花,快快快。”

工作时的刘畅,和她的“丧偶女王”妆|讲述者供图

大家喜滋滋凑到一起,对着镜子露出健壮的肌肉线条。那些曾经让刘畅自我折磨的痛苦,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相长里生发出丰沃的养分。

迪西的困惑则和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相关。

她平时会做直播,体量不大,粉丝也不多,更像是无聊时打发时间的方式,“有时候有些朋友会看,也有陌生人会点进来”。但是,当她在直播间里聊起自己学习拳击的经历时,却经常会被弹幕质疑:

有人故意调侃:“你打拳啊?那以后会不会家暴你老公啊?”

有人嘲弄:“什么拳击啊,你们打的都是歹徒兴奋拳,人家就喜欢有挑战性的。”

迪西会怼回去,但嘲讽却只增不减。

“我觉得他们说这些话是出于一种恐惧,就是在他们的权力或者力量受到威胁时,要用这种阴阳怪气的方式来自我安慰。”

休息时间,拍照的迪西|讲述者供图

现实生活里,质疑以更温和的方式出现。

因为拳击两两一组的对抗属性,迪西有时会被分配到男学员。

男学员们很清楚自己在体重和力量上的优势。出于善意,他们常常会收着点力气,不让自己的拳头太硬、太有冲击力。

迪西每次都会和他们反复强调,“你就正常出拳,我能扛住。”

“虽然在力量上或者是生理构造上,我们确实会稍稍弱一点,但是没关系,我能扛住。”

有时一场练习下来,迪西的手都是麻的,但她还是咬紧牙关,不肯松懈一点。

还有一次,一个男生故意出拳逗迪西玩儿,时而出假拳晃荡,时而又在她眼前截停。就像是猫逗老鼠,用行动嘲弄她,“我觉得挺不爽的,如果是男学员,他们就不敢有这种挑衅的手法”。

迪西被激怒了。她从一开始有来有回的练拳,到一次次暴起反击,一拳接一拳地超常发挥,把男生打到节节败退。

结束之后,她说:太爽了。

“但也挺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拳击潜移默化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构成了女孩们更为坚固的基底。

力量,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种底气。

刘畅很爱自己的身材,强壮而健美,这让她几乎不畏惧任何突发事件,甚至在朋友被欺负时可以见义勇为,“主持公道”。

有一次,朋友开车载她,路上被一辆出租车给“别”了,马路空旷,对方司机走下来,敲开车窗,伸手冲着刘畅朋友的头,“怼了一把”。

坐在副驾驶的刘畅下了车,和对方过了几招。前一分钟还耀武扬威、戾气很重的男人几乎是瞬间没了脾气,不停地讨饶。

打拳之前,迪西和朋友遇到过摩的师傅和一个女生产生口角,“摩的师傅用热水泼人,好像还打了那个女生一巴掌”,她们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帮忙,“如果之后再碰到这种事情,我肯定还是要去制止的”。

看完《热辣滚烫》之后,迪西萌生了做力量训练的想法,想要试试看硬拉或者卧推,总之,这种肌肉真的很酷。她最近还经常在朋友圈刷到,有一些女生开始上拳击课,还有“原本怎么安利都不愿意的朋友,现在也想去尝试一下”。

力量之外的另一方面,是生活圈子的巨大变化。

以拳击为圆心,她们照见了人生的无数种可能性。

拳馆馆长大文,人生以打拳为节点,前后隔开两个截然不同的圈子。

一开始选择打拳,是为了宣泄工作中被欺负的委屈。

爱上这项运动后,她离开了稳定的金融行业,与过去的白领朋友们逐渐疏远,甚至,连丈夫都是打拳后认识的职业选手。拳击真正地改变了她的人生。

“如果你看到我以前的照片,可能真的会觉得是两个人。”

刘畅曾经被家人的白幼瘦审美观所裹挟,长辈会苦口婆心地劝告:要不再瘦一点?瘦一点更好看。

但她并不在意,“我又不和她们生活在一起。”

学员和朋友们给了刘畅极大的支撑,当她向外找到成就感时,亲戚们刻板、落后的审美,就显得格外轻飘飘。

上课时的刘畅|讲述者供图

00后的迪西和玥琳在拳馆认识了很多姐姐,她们大多是80后,甚至有70后,但外表看起来活力满满,打拳时生猛而矫健。

“看到她们,会觉得生活真的很灿烂。”

“有时候会想,如果我四十岁是这样,也太有魅力了。”

因为拳击的爱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女孩们聚在一起。只要带上拳套,盯准目标,重拳出击的那一刻,世界就只剩下了自己和呼啸而过的拳风。

00后的迪西和玥琳正面临毕业,常常觉得迷茫,打拳是平淡时刻的出口;刘畅未来想要带更多的女学员,让更多人认识到拳击的魅力;馆长大文想要做更职业化的培训,再把场地扩大,招揽更多学员。

生活琐碎,但“感觉自己不太行的时候,来打打拳,就觉得没什么过不去的。”

拳击不是生活的唯一解法,但至少,拳击可以成为一种方式,教会她们反击,也教会她们摔倒后再站起——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作者丨静怡

编辑丨桑桑

出品丨如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