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活的乡村是我最重要的创作资源。”

3月3日下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乔叶,相聚郑州购书中心凯旋店,共话“女性的自我觉醒与成长”,助力2024年“全民阅读·书香河南”3月主题阅读系列活动的开展。对谈中,两位作家回忆了乔叶的文学之路,李佩甫盛赞《宝水》像一碗热汤面,漂满了油花。乔叶则说,把故乡的草木风情写在《宝水》里,这是一种“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水》像一碗热汤面,漂满了油花

活动伊始,李佩甫谈及对乔叶的印象:“她在修武文联的时候还是一个圆脸的小姑娘,一个写散文的小姑娘,我知道她的写作是有前景的,但是不知道前景在哪里。如今我发现她已经长成了一棵‘大树’。”

李佩甫称赞乔叶“聪明、扎实、刻苦、认真”,当时,在河南,是作家群体中唯一一个没有错过任何一次专业学习的青年作家。

李佩甫

谈及乔叶的获奖作品《宝水》,李佩甫认为它最大的成功,是文学语言的成功,它不是靠情节、悬念、大开大合的故事来吸引人,而是靠作家的格局、品位、角度、气象取胜。作者对当地生活、当地百姓对语言的运用极其认真精彩,“地方土话经过她的再认识和改造,出现在《宝水》这部小说中时是极为生动的,而且为读者去掉了很多障碍,赋予了这部小说时代感和真实感。”李佩甫说,就像是一碗热汤面,漂满了油花,精彩至极。

“《宝水》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女性视角,如果是一个男性作者去写,绝对写不了这么到位,也写不出很多百姓的‘私房话’。”李佩甫认为,很多百姓细碎日子中的苦辣酸甜,只有女性的视角才能注意到,也只有用女性的视角才能表达得这么准确生动,“虽然都是生活小事,没有大的波澜,但是小事之生动,小事之精彩,表述小事之准确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我是“柴禾妞”,乡村是我最重要的资源

谈及自己的文学之路,乔叶动情地说:“所有前辈中,李佩甫老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没有之一。”2001年,乔叶被调往河南省文学院当专业作家,李佩甫担任河南文学院副院长,乔叶既把李佩甫当作文学上的师长,也把他当作自己精神上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叶

乔叶说,自己开始尝试写小说时,李佩甫曾告诫她要从中短篇小说开始写起,但乔叶并没有放在心上。2004年,她开始创作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真的热爱你》。这部小说曾入选当年的中国年度小说榜,对于这个成绩,乔叶谦虚地表示自己并不满意,“当时,写到一半的时候就后悔了,我应该听佩甫老师的话,扎扎实实地从短篇小说开始写起”。

乔叶回忆说,李佩甫讲的一句话让她铭记至今:“你要永远记得你是一个‘柴禾妞’,要从养你的这块土地上汲取资源,你可以立身,就是你手里的这杆笔。”

“(对‘柴禾妞’这个说法),刚开始我并不接受,但后来发现特别重要,小时候生活的乡村是我最重要的资源。”

在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乔叶在获奖感言中说:“我是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庄长大的,文学之路也是从河南起步的。作为一个乡村之子,30年里,对于故乡有一个渐渐远离又徐徐回归的漫长过程,这个漫长过程让我终于认识到,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土地都如影随形地拥抱着我,是我生命中的精神基因和心灵滋养。”

“我所拥有的乡村的精神财富,是我成年之后回头再看才会意识到的,它其实是一个后知后觉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发酵。”乔叶说,从修武县到郑州,再到北京,是她渐渐远离故乡和乡土的过程,但当她后来再回故乡时,发觉年轻时从没在意过的一草一木,让她有了不同的感受。她把对故乡草木风情的敏感写在了《宝水》里,“这便是我常说的‘回归’”。

在北京思念家乡,买河南面粉学做河南烩面

谈到改编自茅奖作品的电视剧《繁花》,乔叶认为,《繁花》改编得很好,它呈现的是上海的风土人情,而最打动人心的,还是人物,“就文学作品来说,归根结底,作品的生命力是附着在人物身上的,人的命运、人的情感、人的道德、人的挣扎、起伏、奋斗。”

作为河南籍作家,如何助力厚重的河南乡土文化“出圈”?乔叶坦言,“我是一个写作者,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认为家乡最好的、最美的风土人情,放在作品里,附着在人物身上,大家读到这个作品时,可能会对河南这块土地有更鲜活的、更生动的、更深入的了解,我觉得这就是我能做到的。以前是这么做的,以后也还是这个方向,这是我能做的、我最爱做的,也是最擅长做的事情。”

采访最后,谈及身在北京对家乡的怀念,乔叶细数起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在北京的家附近,也有麦田,看到就很亲切,小时候就是看着这样的麦田长大的。逛超市的时候,一定会买河南的面粉,这是天然的亲切和信任。现在开始学做烩面了,因为在北京很难见到合适的烩面馆,自己又想吃,就学着做。”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李冬洁 魏文杰/文 赵墨波/图

编辑 杨阳

校对 张磊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