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传说中,存在两个“羿”,后羿大羿

他们是不同的两个人,都精通箭术,勇武过人。大羿是尧帝时期的人物,嫦娥的丈夫;后羿是夏朝时期有穷氏首领,又称“夷羿”。射日的羿,是大羿,而不是后羿。汉代文学家许慎就明确说过:“羿,尧时射官,非有穷后羿也”。

传说中,古时曾有十个太阳,尧便命令羿射下九个古本《山海经》中曾记载有大羿射日的故事,但是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现在可以在《庄子·秋水》篇中看到引用的内容:“羿射九日,落为沃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羿虽然没有射日,但他不只是一位箭术高手,还是攀岩高手。山海经说,昆仑山上是众神的住所,高达万仞,普通人是上不去的,只有后羿才能攀爬上去。

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山海经·海内西经》

这里所说的“仁羿”,指的是“夷羿”,即后稷,而不是“大羿”,他是夏代有穷氏部落的君主,以善射著称。

历史上对后羿有很多记载,后羿曾经一度夺取了夏朝的政权,最后却死于手下大臣的篡位。

禹的儿子启打破禅让制后,成了夏朝的第二任君主。启的儿子“太康”成了第三任君主,此人沉迷享乐,不理政事。后羿趁机把持了朝政,太康外逃,后羿拥立太康的弟弟中康为王,中康死后,又拥立他的儿子“相安”为王,相安是夏的第五代君主。不久后,相安也外逃到了斟[zhēn xún]氏(今洛阳),另一个说法是后羿将相安流放,然后后羿自立为王。史称“太康失国”。

后羿空有勇武,却同样不善理政。他将国事交给国相寒浞[zhuó]打理。寒浞趁着后羿外出打猎的机会,发动叛乱,杀死后羿,并霸占了后羿的妻子,夺取了夏的政权。大臣伯靡外逃。

寒浞命自己的儿子“浇”率军队灭了斟氏,杀死了躲在那里的相安。相安的妻子从墙洞中逃脱,不久生下遗腹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联合伯靡在诸部落的帮助下,消灭了寒浞,夺回了夏朝的政权,结束了中原四十载的“无主”时期,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任君主。

我们常说“后羿射日”,严格来说是不对的,《山海经》和《淮南子》都表明射日的是大羿,而不是后羿,只是在后来传播的时候被混淆了。

在屈原的《天问》一诗中,有“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等句,其实融合了这两个人的历史和传说。

另外,中国古代并没有“大羿”的叫法,而只称“羿”。所谓的“大羿”、“后羿”只是后人为了区分二人而起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