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024年惊蛰时间是公历3月5日10点22分31秒,星期二,农历正月廿五。惊蛰既是春季也是24节气的第三个节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惊蛰节气的特征,那就得提到元代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头说的:“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文中有两个解读,一是惊蛰的时间是在农历二月,二是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就是春雷一响,那些冬眠的小虫子们就都惊醒了,万物生机盎然。

可您瞧这2024年,惊蛰的时间却是在农历正月二十五,这可真是与众不同啊。

惊蛰时节,读唐朝网红诗人贾岛的《义雀行和朱评事》: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唐诗巧妙地融合了生物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材料建筑学以及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鸟类生活的精彩画卷。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描绘了燕子在春季繁殖期的活跃景象,惊蛰节气的雷声,蛰伏的生物开始苏醒,燕子作为候鸟,会在春季回到繁殖地。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描述了燕子筑巢的场景,燕子会用泥土和唾液混合成巢材,通过嘴巴一口一口地衔回巢穴,筑成坚固的巢穴以保护卵和雏鸟。

为什么要用黄河泥。燕子选择筑巢材料时,通常会考虑到材料的黏性、可塑性和可获得性等因素。黄河泥通常含有较高的黏土成分,这种泥土具有良好的黏性和可塑性,易于被燕子塑形成为巢穴的结构,并且巢穴结构牢固,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袭。此外,黄河泥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对于燕子幼雏的生长和发育也有一定的益处。

但是,燕子飞行采集黄河泥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如遭遇天敌、飞行疲劳等。然而,这些困难似乎并没有阻止燕子选择黄河泥作为筑巢材料,因为黄河泥的优越性能使得燕子认为这些风险是值得的,这也为下文惊变埋下了伏笔。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果然有一天灾难突然降临了,小燕子的父母到了晚上还没有飞回来,一定是遇到了不幸,唯独留下一窝幼小的小燕子凄惨的在鸣叫。“哓哓”就是形容小燕子发出叫声,用以呼唤食物或警示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如果没有父母抚养照顾,这些小燕子就将死去。危急关头,一对麻雀听到小燕子的“哓哓”,它们把小燕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不辞辛劳地哺育着这些小燕子,这种抚养行为充满了仁义和慈爱。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描述了小燕子们长大了,它们开始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并且与养育它们的麻雀相互鸣叫,声透云霄,它们相亲相爱,令人羡慕。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表达了诗人对燕子和麻雀高尚情操的赞美。虽然它们在鸟类中并不是最为显眼的,但它们的勤劳和仁义却值得人们敬佩和学习。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尽管鸟儿们无法言语,无法自行宣扬它们的善行,然而,唐朝的朱评事和贾岛等有心人,他们将这些事迹记录下来,使得更多人得以了解鸟类所展现出的高尚品质。

贾岛的《义雀行和朱评事》这首诗如一道清泉,洗涤心灵,打开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友爱之门。贾岛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在科普了鸟类知识的基础上,特别展现了鸟类世界中的情感与道德,唤起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他提醒我们,真正的道德和仁爱并非局限于人类,而是流淌在每一个生灵的血脉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雷惊蛰余”的时节,读贾岛的《义雀行和朱评事》,打开心灵的友爱,重新审视自己和社会的价值观,培养友爱互助的精神,向那些拥有高尚情操的生物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成为更加完善和美好的人。祝福大家,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愿我们的世界因爱而更加美好!

(关于唐朝诗人贾岛的生平,请参阅《秋分,一首唐诗感受美景,读出网红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