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去年的纯碱,随着远兴的扩产去年市场先是交易了一波供应过剩导致大跌,而此后供应过剩的理解深入人心,使大部分人只认死理"逢高就空",终于在11-12月纯碱厂家在其低库存的情况下封单联合挺价,发起了一波供需错配的大幅拉涨,盘面一度拉涨了近40%。那么回看碳酸锂是不是也相似?去年以来矿端产能大增+澳矿更换计价模式+累库,盘面同样是以交易供给过剩为由,从20多万的价格一跌打到8万多,同样是把供给过剩的执念传递给了市场,从去年12月以来,逢高空的理念同样深入人心,当然我自己也一度这么理解。但其实这点上就犯了交易 的大忌。什么是期货?期货是价值发现,里面包含着对手盘游戏。什么是期货交易?一个带杠杆交易的游戏是非常讲究择时的,也就是我常说的交易周期要与短期的逻辑相匹配,就拿当前的碳酸锂来讲,全年过剩是明牌的,去年一路跌下来该计价也都计价完了!但短期环保因素、矿端开始出现停产、长时间的低价使企业的生产意愿降低,这都导致了供应上的减量。而自去年碳酸锂下跌之后,过剩的理念同样植入了中下游的认知里。导致中下游并不大量补库,只是保持低库存运行,大部分库存天数只有7-1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我们再来看看目前整体的行情库存,大致有9.65万吨左右,目前锂盐厂是4.6万吨,下游只有1.6万吨左右,中游及贸易商库存1.89万吨,广期所仓单1.56万吨左右。这么一看似乎仍然感觉库存很高。但仔细一看,1月底以来中下游出现了补库动作,并在2月的下旬出现了去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看产量,2月份的产量只有3.1万吨,1月份的产量是4.15万吨,主流预期普遍认为3月的产量,要恢复至4.2-4.3万吨。但江西宜春因锂渣环保督查影响,虽说不会导致停产,但现实的情况却是锂渣已经堆无可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图mysteel的调研情况,可以看出江西方面的环保压力非常大,而且3月底环保督查组就要进驻江西宜春了,宜春几乎占据江西产量的大部分,有机构统计其产量15万吨/年,如果环保影响1-2个月,那么产量将影响1.25-2.5万吨。所以说3月的产量或许并不能达到主流预期的4.2万吨,甚至可能环比2月继续减量。另外在刚过去的2月产量已经低至去年中值水平,但要知道中下游去年的产量也是在大量增加的。并且现在已知的3月中下游的排产环比2月有40-50%的增量,部分头部大厂甚至达到了70%,这点上从2月底的去库也能看出端倪,也就是说,中下游的需求起来了。这明显就典型的短期供减需增了,因江西云母环保方面影响无法上量,盐湖方面自12月以来也没明显的增量,据说是低温天气的原因影响,而锂辉方面天齐锂业张家港项目将于3、4月连续两月进行大修,目前整体的周产量比1月最高产量低1757吨。这么看三大产能在3月都有不同程度的产量缺失,这不禁让人觉得这是要联合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是来自上证报3.1号一篇文章内容的截取,上证报是正儿八经的官媒,隶属于新华社。受访的企业负责人能讲到如此“露骨”,显然是想传达些什么。再者11-12月碳酸锂大跌的时候,作为大厂的盐湖股份可是出来说冬季产能不会受太大影响。另外宜春1万吨的碳酸锂就会产生20-30万吨的锂渣,这什么概念?按宜春现在的年产量15万/吨,每天至少400吨的产量,就按1万吨出20万吨锂渣算,一天至少要处理20吨的锂渣,如果处理方式只是单纯的堆放,去哪找那么多地方堆?一个宜春就如此,放眼整个江西的情况呢?所以说环保督查不影响产能是站不住脚的。当环保趋严这个堆放达到上限处理不了,那么产能自然得停。事实上也真有影响,据说截止2月下旬,宜春地区只有两家大厂在生产。另外3月底督查组要进驻江西,那么线性外推,产能至少在整个3月都是受限的,也就是说,3月的产量大概率只能勉强与2月持平,甚至可能还低一些,大致也就在3万吨左右,但与之相反的则是中下游的排产大增,供减需增下,大概率只有一条路,就是去库了。

如果说去年是供给过剩导致明显的累库,所以价格下跌。那目前就是供减需增开启去库模式的上涨。因为前者在跌至8万多的时候盘面已经计价完毕了,后者则是盘面正在计价新的驱动,显然下游目前的库存在低位但排产需求大增,上游虽然库存高位但产量受限,自然想要夺回之前的议价权。回看去年10月以来的大跌,究其原因也是5月后上游产能持续放量,但下游却选择低库运行的策略,迟迟不补库,导致库存全累积到了上游。那么此时供应受限,上游锂盐厂自然是捂货待售,这点跟纯碱的封单是一个道理。如果说去年是下游本着自身需求差,用低库存的策略拿捏住了产量大增的上游锂盐厂。这次也该轮到了锂盐厂翻身做主一把了。

此时开始有期现商也是蠢蠢欲动,开始入场买货制造人为的投机需求,要知道上下游之间多数是签订的长协,市场上供应的散单很少。而且目前盘面上涨后贸易商手头上的现货散单和矿石同样也捂货待售。听闻有部分期现商、贸易商买不到货,他们想主动获取现货,但看着盘面拉涨反而选择进场买盘面。这里有个思考,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就是去年12月以来他们习惯了低收现货(去年不少人通过低端的工碳提纯电碳)去注册仓单套保的模式,因为12月以来,盘面价格没有真正在11万的位置站稳,固有的思维认知会让他们习惯性认为这次冲高也是套保的机会,结果周四的突破,让这部分人傻了眼。要么砍单,要么追加保证金扛单,要么进场做多对冲掉亏损。因为周四大涨后工碳也涨价了,目前工电碳的基差已经相差无几了,盐湖方面现在产量也低,长协对外不售,散单现货市场多数捂货,现货市场根本买不到多少货。

这两天广交所再次出现了限制开仓监管的公告,其中1组20名客户涉嫌违规,相当于1个人操作了20个账户,这什么概念?按07合约目前一个账户一天最高限仓3000手,以10万开仓价为例,一个账户上限3000手的话就达到了3千万以上的保证金,既然选择了20个账户操作意味着不仅仅只想买3千万这么少。这么大手笔的操作,不太像是散户大佬,更像是公司型的操作,换个角度看更像是上述所说的期现、贸易商因着急不顾后果的为之前错误而买单,才如此的剑走偏锋操作!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部分资金就成了后续的“待宰羔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不是期现公司的行为,是个人的话,那也表明有大资金此时极度看好碳酸锂的上涨,剑走偏锋抢跑入场。上次这么大规模的出现采取限制开仓是在去年的集运欧线上,这次的大资金是否有着与主流市场认知不一样的逻辑,所以入场如此之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讲讲长协、散单现货价、期货盘面价格的关系,从上图可以看出长协的价格是滞后于散单现货价的,而自期货上市以来,散单的现货价逐渐变成由期货价格升贴水去引导,也就是行业内熟知的基差交易。去年期货盘面大跌的时候现货市场上有部分散单成交价低于8万,有人以此认为这个价格已经击穿厂家的成本线会导致减停产。但现实却是长协价一直稳定在8.8-9万区间,前期矿价贵的时候确实亏了不少,后期矿价也跌下来不少,锂盐厂后期存在着微利不至于要停产。但总不能靠着微利过日子,一直被下游及终端拿捏着。

毕竟从近期公布的锂电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有人欢喜有人愁。很多锂矿及锂电材料公司的净利润都在这波碳酸锂大跌中受损严重,有的甚至亏损,反而成就了大部分新能源车企的利润提升。去年以来,新能源车的价格战导致了整个产业链自上而下的价格大跌,多数锂电材料价格也是跌至了成本线边缘。锂矿与锂电材料相关的企业已是苦秦久矣,所以看似这波由环保趋严导致的供应减量,其实更像是密谋以久联合挺价。再通过期货的价值发现及其引导功能,拉动散单的现货价格及指数价格上涨,从而拉动长协定价的上涨。毕竟现在的长协价对于一些持有相对高矿价的企业来说是不赚钱甚至亏钱的,自然也就没提产的动力,譬如云母端。

所以2月21日盘面突破的10万后,哪怕午间证实了环保停产是小作文,盘面也没有完全跌回去。反倒自此之后盘面放量,越挫越勇,面对各种利空以及广期所监管也无动于衷。这摆明了是要甩开膀子放开干,产业链上中下游以及终端车企之间的博弈也将由此展开。这波会不会由碳酸锂借着供应减量带动起下游锂电材料开启涨价自救,毕竟碳酸锂15-20万/吨的时候,下游产业链也都接受了。而对电池厂商而言,碳酸锂作为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关键成分,其成本也只占电池总成本的10%至20%之间。所以碳酸锂回涨到其合理的利润价格其实也不过分,毕竟产能从去年才开始真正爬坡上量,新投产的设备厂房建设都是不小的开销,总不能成本没收回来,而且生产设备及工具都是存在折旧成本的,不能只简单的计算一个现金加工的成本。行业上下游之间虽然内卷,但也不能任由一方单方面长期让利给另一方,这种不平衡总归是要打破一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经常在圈里讲到的一段行情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次的碳酸锂几乎同时满足了这三样。天时:环保督查导致被动限产,长时间的低利微亏导致了部分企业的生产意愿降低。地利:中下游需求开始增加,终端车企开始降价促销以价换量,政策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人和:沉寂已久的盘面开始放量,市场热度开始上升,各路资金开始关注并进场,多空矛盾开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