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志愿军发起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这次战役中,美军陆战一师三十多个美国大兵被志愿军俘虏。看守俘虏的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给他们送来了一大壶热水。不过,当他返回看到美国人怎么对待这壶水时,却突然大发雷霆。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跨过鸭绿江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战役时,美军陆战一师的第五团和第七团被志愿军重重围困于长津湖西侧的柳潭里。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将军下令组建一支特遣队,经古土里向下碣隅里进军,以便为被围的两个团开辟一条新的补给线,并增援下碣隅里的守军。

英国人道格拉斯o德赖斯代尔中校负责这支混合部队统一指挥。

特遣队在29辆坦克的掩护下,跌跌撞撞地前行。由于沿途受到了志愿军的猛烈攻击,这支队伍伤亡惨重,动作迟缓。

跨过鸭绿江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巨大压力下,特遣队组织混乱,指挥脱节的弱点被暴露无遗。特遣队抵达下碣隅里时,才发现这里早已被志愿军所占领。

志愿军向特遣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特遣队陷入混乱,首尾不能相顾,被分割包围成四块,就连道格拉斯o德赖斯代尔中校也被子弹击中,丧失了指挥作战的能力。最后,除巴克中尉率领的十五人得到直升机的接应逃脱外,特遣队中大多数人都战死或被俘。

跨过鸭绿江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十多名美国大兵主动向志愿军投降,成了志愿军的俘虏。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志愿军士兵待俘虏非常友好,一名披着披风的战士甚至还同他们握了手。

另外一位会说英语的军官则把他们集中起来,对他们发表了一段简短的欢迎辞:“你们不远千里被送到朝鲜,屠杀这里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但这并不是你们的过错,你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无产者。”

事实上,所有的美国大兵们都听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茫然地暗中相互询问道:“无产者是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应刻是因为双方的思想观念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跨过鸭绿江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他们还是为感受到的中国人的善意和热情而高兴。毕竟这意味着,他们以后的处境会不那么艰难。

看守他们的年轻志愿军战士将他们带到一座茅屋内,不久,又为他们送来一大壶开水。美国大兵们在泥里水里趴了一整天,身上脸上都脏污到了极点。当志愿军战士离开后,他们一拥而上,尽情洗漱,享用着这战场上难得清爽,心中充满了对志愿军的感激之情。

谁知等那位志愿军战士返回看到水中漂满了肥皂泡时,表情立刻由高兴变得惊讶,继而又显示出极度的愤怒。

他满脸涨得通红,用脚猛踢水壶,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大发雷霆。美国人被吓得全都站了起来,背靠着墙壁惊惶不已。

跨过鸭绿江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那个会说英语的军官听到响动走了进来。在他的翻译下,美国大兵们才知道,在朝鲜战场上生火极易引来美军飞机的轰炸。而这壶水则是志愿军战士冒着被飞机轰炸的生命危险,点起一堆火为俘虏们烧开的。

目的是想让他们喝上一口热水,恢复体力。美国大兵用这壶珍贵的热水来洗漱,对他而言不仅是暴殄天物,还是奇耻大辱。

而这些来自西方的俘虏们却从来没有喝热水的习惯,才误以为那壶水是用来洗漱的。最后,在会英语的军官的翻译和解释下,年轻志愿军战士消解了怒气,和俘虏们重归于好。是东西方不同的生活习俗,造就了这个可笑的误会。

跨过鸭绿江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故事出自美国人约翰o托兰所著的《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李可微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评价志愿军:

志愿军优待俘虏,在李奇微的记录中,得到了证明。而本文的这个故事,又为李奇微将军的这个评价添加了一个旁证。

跨过鸭绿江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相互接触却完全误解彼此,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是东西方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激烈对抗,更是东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剧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