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了这么多年耳机,估计大家都知道,我一直把达音科称作耳机圈里的技术控,因为他们家的耳机总是用上一些最新的技术,这也是大家一直关注达音科新品的原因。但话说回来,评价耳机好坏的唯一标准还是声音,新技术不一定就能带来好声音。还记得国产耳机刚起步那会儿,不少号称“新技术”的耳机品牌因为市场表现不佳,声音没得到认可,最后消失在市场中,而达音科是依旧活下来的少数国产耳机品牌之一,可以说他们确实把“好声音”和“新技术”都做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手上这条“川”,达音科最新的旗舰级耳机,也是目前他们定价最高的,8999的价格可以说是这个品牌的新高了。但川好像没有加入什么“新技术”,更像是他们把自己之前的优势技术融合后的“集大成”之作。

深入了解后发现,所谓的“新技术”其实是在各种细节上有了全新的提升,再加上那令人意想不到的好声音。正如标题所说,价格在万元内的耳机里面,川确实具备了成为万元内当红炸子鸡的实力。

当然,单单这样说肯定是说不明白的,为了说清楚,下面就展开说说,这段时间对于川的使用感受和听感。

说实话,我没有像其他博主那样很早地接触到川,首次体验就是正式零售版了,自然不讨论样板如何了。不过,在拿到前还是有点怕的,毕竟镜面+流线型的耳机有多难拍,就不用多说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点是镜面处理的表面极容易刮花也很难布光,第二点就是“指纹收集器”问题,简直就是摄影师的两个噩梦。不过,川到手后,我发现川虽然镜面难拍,但并不是指纹收集器,也没有想象中容易刮花,拍摄完再听了一段时间发现指纹问题并不明显,有影响但不多,划痕也轻微。

原来是达音科特意在904L不锈钢腔体上多加了一道电镀纳米级类钻石硬化涂层,不仅有手机屏幕常见的疏油层效果,还加强了耳机表面的抗刮性能,相比其他同样的不锈钢腔体耳机,指纹现象和耐刮性能明显要好,只是用久了还是会花的啦。

至于外观嘛,就不多说了,大家看我拍的图就行了,介绍下配件就差不多了。先说线材,川这次用的线材可以说是磐Pro的升级版,通过官方资料可以知道,这条线材调整了材料配比,并使用了更柔韧的编织材质,无论是佩戴的舒适度还是声音的纯净度都有明显的改善。线材的接头依旧是达音科的Q-LOCK PLUS可换插头,不过只标配了4.4平衡与3.5单端,像2.5平衡、Type-C插头是要另购的,而且,因为线材换成了白银配色,这几个另购的插头只有黑色可选会和线材存在明显的色差,不知达音科之后会不会白色的替换插头。

耳塞套方面,标配达音科的糖果套,舒适度和隔音性能都是不错的,另外记忆海绵、CP145、直壁桶套等达音科标配的耳塞套都依旧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较特别的是耳机袋做成了桶状,像极了水桶包包,很可爱,就是不知道男烧友怎么看了。

声音配置方面,我认为是川最大的亮点,采用了1个动圈+4个动铁+4个静电组成的混合9单元配置,这众多万元耳机中都是十分顶的。而且,每种单元都是最新研发的新品,通过独立四通导声+电子分频控制器组成双分频系统,实现了精密的控制声音频响,按照官方提供的声音曲线数据可以看到川拥有高度一致的相位变现,各频段声音都有顺滑流畅的表现。

只看曲线当然是不行的,对于耳机来说听感才是最重要,在拿到手时,我用海贝R8 2听了一下,川的声音可以说是有种“肿胀”的感觉,低频十分臃肿且包裹了整个声场,高频刺激也棱角感明显,这种情况下,中频自然被盖了下去,但能听得出声底确实十分干净,在臃肿的声音之下,能感受到三频声音的控制力是很好的。所以,我决定还是煲过再听了,结果因为手上事情太多,一不小心煲了差不多2周,小算了一下,应该超200小时。

煲过200小时后的川听感明显改善了,低频凝实,没了那种包裹的臃肿感,高频的棱角感也消失了,变得顺滑且带着透亮的感觉,中频部分不再被高频盖低频包,声音很自然地打开了,特别在听人声时声线丝滑又有力,整体声场更开阔了,各部分声音的结像更准确。因此我确定川这耳机到手后,一定要煲。

另外,川虽然属于比较好驱动的耳机,即使用个TYPE-C转3.5线也能实现正常的音量和声压输出。但要推好,还是需要比较好的播放器/尾巴/耳放作为前端。毕竟这是一款包括4个静电单元的9单元耳机,虽然易驱动,但对于控制力要求是不会低的。因此在前端搭配上,我选择了海贝R8 2和R6 3,享声MDA3+PA1便携版组合和艾巴索DC Elite,ifi ZEN DAC+CAN组合,这三种方案作为主要的参考对象。

先说播放器组合,R8 2和R6 3这两个播放器可以说差距巨大的两个播放器,当然找这2个实力差距悬殊的原因只是为了更好的说明川对于前端。一开始,我觉得R6 3搭配川已经能推出不错的声音了,在高增益状态下,R6 3已经能把川的声音形态处理得不错了,有着很好的氛围感,人声表现圆滑,有着不错的润泽感,高频乐器的明亮感和泛音余韵反馈都很舒服,低频的量感足够,鼓声、贝斯声等低音都做到了准确、有力、下潜足够,声场表现也找不到什么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换成R8 2后,川的声音整体都明显提升了几个档次,低频下潜和高频的亮度都强很多,人声变得更有质感,声音的层次变得更加明确,各部分的声音结像也变得更加清晰,可以说高端播放器驱动川的效果确实存在明显的差距。再听回R6 3时,明显感觉到声音变得暗淡和局促起来了。

在川与R8 2的搭配下,高频部分的声音真的很惊艳,又亮又顺,能量十足又不会觉得“刺”,向上的感觉十足且流畅,细节和结像都更清晰,弦乐和琴身的共振感也更生动。同时,声音的质感也很润泽。这个高频的调校既表现出乐器的形态和能量,又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不躁动不吵闹。即使跟定位更高的旗舰耳机相比,也不落下风。

人声方面,川的表现可归纳为明晰、精确与生动。人声表现出卓越且定位精准的口型描绘能力,在其他耳塞上可能“糊”在一起的人声,川仍能保持细致入微的区分,能还原歌手现场演唱效果的人声调校,无论男女声回放,均能保持鲜活感和平衡性。

低频调校与整体风格协调一致,紧凑且迅速凝聚,速度相对较快,量感适中且略显浑厚,泛音较少,下潜充足。显著特点为强调密度,无虚或干硬之感,弹性明显且迅速。然而,在一些器乐的极低频部分,会出现凝聚不足的情况,感觉到底回弹的那一下忽然没力了,有种缺了一口气的感觉,当然听流行、人声的话基本察觉不到。

聊完川的三频风格之后,再聊一下对不同类型的乐曲的适配性。首先,川在器乐领域展现出的优异性能不容忽视,高低频分布以及整体精细且准确的结像能力,都对乐器回放效果提供了坚实保障。特别是高频部分,川的调校在保持能量感的同时,兼顾了润泽性,使得乐器的表现力得以充分展现,而不会显得刺激或干燥。因此,弦乐和钢琴爱好者可以在此找到理想的声音。

基于此,在前端性能足够的情况下,川在器乐表现力上展现出了顶级的声场规模和宽松度。在大编制古典音乐中,其器乐定位的准确性和层次感都非常出色。再加上之前提及的低频部分,提供了极佳的安定感,使得古典大编制音乐的回放成为川的拿手好戏。

在人声流行方面,就很看个人喜好了,像我这种偏爱那些口型描绘生动、细腻的人声风格的听音习惯,川的人声颇符合我的品味。然而,若你喜欢的是饱满、立体且具有温润感的人声,或许需要为川其他前端了,例如钛菊、P6 PRO之类。

以上感受也印证了我认为川对于前端的要求不低的说法,在前端足够强时,川的声音提升立竿见影。当然,N8 2的推力本来就比R6 3大,只需中增益就比R6 3的高增益要强了,更别说R8 2开启P+模式。所以,作为播放器用户,如果对川有兴趣的话,放心买,毕竟R6 3这级别的播放器搭配川已经可以推出不错的声音了,未来升级前端也能获得明显的听感提升。而现在已经用像R8 2甚至定位更高的前端,自然是更不用担心了。

既然川对于前端存在一定的高要求,那肯定会有人担心目前市面上的小尾巴会不会伺候不好川。因此,我找来目前定位比较高的小尾巴,享声MDA3+PA1便携版组合和艾巴索DC Elite来跟大家聊聊。首先可以说,相比R8 2这种超万元定价的播放器,小尾巴肯定是不能比较的,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大家降低一点心理预期。

幸亏川的声音风格适配性其实还是比较广的,像MDA3和DC Elite这种正常均衡中性风格的小尾巴都挺适配的,不会出恶声,只是普遍不能充分发挥川的上限罢了,乐感表现还是很板正的。比如享声MDA3,算是近期的一款很不错的参考级小尾巴,表现颇为出色,性价比和驱动能力均令人满意。然而,其在川高频解析力以及声场开阔度的支持方面尚存不足,但可以通过搭配PA1的滤波与优秀的时钟芯片来改善。

在DC Elite的优秀推动力下,川整体声音会有更好的表现,高频亮度和整体线条感逐级提升。如果要为川搭配小尾巴的话,我个人倾向于DC Elite,其驱动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小尾巴,且风格兼容性良好。

好了,既然可以肯定川对于前端的要求不低了,那换成更完善的台式解码耳放是不是更好呢?在搭配ifi ZEN DAC+CAN这个不贵的组合后,我可以说,声音确实有很好的表现,整体声音听感十分接近R8 2,甚至在声音解析力上能感受到较明显的提升。

不得不说,川这耳塞的潜力是挺高的,只是受限于目前手上有的器材不多,没法试着搭配更好的器材体验了。但如果你预算在万元内的话,我觉得川有着高素质与不错的杂食性这两大特性,会是个很不错的选择。